图丨
河边小屋_大明
二OO八年初冬,三哥到江南时,杭州城外白菊花开得正好。
回去前,三哥问我,白菊花茶,是挑全开的花朵好呢,还是未开的好些?
想也不想,就回答三哥,当然是半开的好啦
为何呢?
酒宜薄醉,花应半开。我想是这样的。
那如果没有半开的白菊,非要在未开和全开过的里面挑呢?三哥在笑。
那么,就挑未开的。因为最好的半开白菊称作“胎莉”,香味蕴藉,以此类推,未开过的花苞,定有沉香不曾散发,让人多些期待吧。
至此,第一道花茶,告一段落。
图丨金戈
前人常说,酒宜薄醉,花要半开。一如我们念念不忘地执迷于情爱,却也知道,永远爱是不可能的,就如《大话西游》中夕阳武士城墙上的一吻。许多事,我们往往只能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人类和神仙的寂寞,不管怎么样的时代背景,都一样。短暂的绚丽,能够维持多久?
盛世的玫瑰,容易疲惫。憔悴的茶叶,开得太纵情,焚了身。倒是成千上万萍水因缘,在盛世里唱着诡异的戏。
图丨物静竹居
世间男女,幻海情天中大多如我有贪心,喜欢的想拥有,拥有的奢望留住。古人的“欲说还休”是一道风景,现在的“永失我爱”是另一种彻底。浅茶满酒,我们各自饮下的,又是哪一盏?
家乡萧山隶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市。青山绿水出的龙井茶名动天下,在清朝袁枚《随园食单》中,与福建武夷山的岩茶等尽享盛名。明前称“莲心”,明后至雨前一段时期又比作“一旗一枪”。另外又有家乡叫“三清茶”的,煌煌巨名直登大雅之堂。许是期待高了,一一饮来,并不觉惊艳。不过尔尔。
图丨
墨痕戊辰
倒是难忘,数年前,好友送来一盒子萧山南部山中所出的农家自制茶叶,芽嫩,绒厚,叶叶舒展,瓣瓣倒立。平常水一冲,入口齿颊生香。翻来覆去看包装,极简一个“茶”字,并无后续。
另一次,跟朋友到杜家山访当地种果树的好手杜师傅。坐山上草亭中,喝的是杜师傅自家采摘、手工烘焙而成的“大青叶”,用山水冲泡,粗瓷杯中清冽澄澈,浅碧茶水滑过舌尖,竟觉有激情隐隐涌动。
第二道茶完毕。灼灼其华也好,名不见经传也罢,“尘世间有百媚千红,我只爱你那一种”,每次听这歌,都让我凝神屏息。
图丨芥子工房
南方有嘉木,流经门前的三千弱水,掬起哪捧,浸染着你我所熟悉的气息?
喝茶,同时还有许多身外功夫。前人津津乐道的瓢、熟盂、碾、拂末等二十四种品茶器具,以及水,真正一言难尽。
《红楼梦》中妙玉藏得经年梅花上的雪水泡茶,还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般般理论,随我年事渐长,已渐少了棱角多些将就。
图丨网络
浙江安吉山顶小天池,四季澄碧。新昌穿岩十八峰的溪流,湍急突跳。都有幸泡得我手中新茶过。还有某个水瘦山寒的冬天下午,朋友一日驱车四百里,傍晚时抱一个硕大塑料桶,言笑晏晏站我面前,说,磐安山面的水,快烧了泡秋茶,水一沉底,会染上浊气。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水清水浓,入了情,永不会成负累。
图丨
倚松小院
再说到壶了。记得两把壶。一是今年春天钟兄定制送来的紫砂,名“西施壶”,他已养了三个月,因为是独得,所以珍惜。
第二把,是某夜网上群聊时,提到从前某壶名“君恨我恨”,纯粹四字,深藏着一个故事,入了心,销魂蚀骨。
这第三道茶,写的已不再是纯粹的茶。走过人间低山浅水,阿拉伯人饮茶归纳为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茶人一脉。
图丨
子厚叟
《本草纲目》中,茶可入药,清心明目,医得心血八脉的病。如是心药,当可入禅。“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如是尘缘只为赎原罪,茶已竟,情未休,又是为了等谁归?
一缕白云下,庭前花开花又谢,一个你和一个我,来来回回。
来去之间,赵州和尚说,吃茶去。
(本文来自:菖蒲寿石斋,文:胭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