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脂砚斋到底是谁?
我认为是在曹家也就是贾府中较受尊重、辈分较高、与曹雪芹关系较为亲密,极有文学才情的一位女性。
1,关于性别的猜想
红学界中,有许多人倾向于脂砚斋应为男性。我也一度认为脂砚斋应当是男性,这不仅从其评点的内容推测,更是从其斋名和评点的笔墨来推断。我们知道,曹雪芹写《石头记》或者说《红楼梦》,用了许多奇妙手法、隐词廋语,以及谐音、拆字等来有所寓意。如“元、迎、探、惜”四春寓意“原应叹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寓意“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霍起”即“祸起”,“娇杏”是“侥幸”,“凡鸟”两字合成凤姐的“凤”字等等。因此,“脂砚斋”就有可能是“旨见文”(倒过来是“文见旨”)的“隐喻”,暗示评点来自某一位“皇上”。同时,在“脂砚斋”近几千条评点中,大部分用朱墨书写,而这在当时只能是“皇上”御批才能用的,其他人谁敢如此擅越?
不过,后来我想,这样极其明显的隐喻许多专家学都忽略了,是不是我的判断错了呢?因此我转换角度继续猜想:曹雪芹书中的贾宝玉十分尊重女性,在多次的言语中,把没有明心见性只知文章经济忠为孝的男人视为“禄蠹”,同时书中所有人物以女性为中心,主要人物不仅有“金陵十二钗正册”,还有“副册”、“又副册”,作者将这些“水作”的女子写得个个花一般姣美水一般柔情,让人过目难忘。如果说,贾宝玉有女人缘,推论起来,与贾宝玉相似的曹雪芹也应有女人缘,为他的书进行评点的应当是否与他关系较为密切的女性。事实上,仔细揣摩起来,脂砚斋的评点确实在许多地方流露出了女性的口吻。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一条批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黛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姣俏女子说话的语气嘛!又有,宝玉说了句“多情小姐同鸳帐”惹恼了黛玉,其批点:“我也要恼”。这不是多情女子的撒娇么?
还有,脂砚斋应是因砚而得的书斋名,而且这方脂砚应当是名副其实的珍贵之砚。从名称来揣度,这砚应当雪白如脂、细润如玉。
在中国的四大名砚中,有没有这样的脂砚呢?有,它应当来澄泥砚。洮河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四大名砚中的澄泥砚,并不是石头所制,而是以豫西黄河岸边诸地的、一种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和独特工艺制作而成的,这种砚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表面上看起来似玉也似石头。“玉”字一般用于女性之名,形容一个女子的姣美秀丽往往也离不开一个玉字。因此,将“脂砚斋”猜想为女性,不妨看其名字是否与“玉”字关连。
2、关于十二钗的猜想
我既然将“脂砚斋”视为女性,还看其名字是否与“玉”关联,那么,谁是“脂砚斋”呢?
首先,我们从与曹家与贾府与曹雪芹与贾宝玉关系较为亲近的女性着眼,脂砚斋应当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那么,这“金陵十二钗”,谁有可能是“脂砚斋”?我们不妨结合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判曲和书中情节,来遂个猜想。
先说二人合一的林、薛二钗:只见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一围玉带;地上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埋。
林黛玉判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黛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薛宝钗判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两钗,从判词判曲和林黛玉先宝玉而亡、薛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不久宝玉离家出走的情节看,显然不是“脂砚斋”。
其次,我们看贾氏四春。
贾元春:只见画着一张弓,弓是挂着一个香橼。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判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迎春:后面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下书云:子系山中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判曲《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贾探春: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这状。四句子诗写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贾惜春:画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自看经。其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曲《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其实,不用多说,元春入宫,迎春嫁于恶夫中山狼,探春远嫁,惜春闹死闹活要出家,她们都不是“脂砚斋”。
前面我已排除史湘云不是脂砚斋。那么剩下的五钗中,谁有可能是“脂砚斋”?
先说王熙凤和贾巧姐母女。
王熙凤:后面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判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贾巧姐:后面是一片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王熙凤是虽个重要角色,但她不识多少字,贾府被抄后不久得病身亡。凤姐临终这前将女儿贾巧姐托孤刘姥姥,贾巧姐的舅舅王仁和远亲哥哥贾芸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这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把她乔装打扮带出了大观园。贾巧姐后来嫁给了一姓周的地主,生活还算宽衣足食。
这母妇二钗,不可能是“脂砚斋”。
又说一钗秦可卿。
秦可卿: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判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秦可卿系贾蓉之妻,小名可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后年轻早夭,在书的第十三回就“死封龙禁尉,她不可能是“脂砚斋”。
再说一钗妙玉。
妙玉: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污泥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判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是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她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亲自入了空门,在玄墓蟠香寺出家,方才好了,从此带发修行。她通文墨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城修行,师父圆寂后适逢贾府建造大观园,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
妙玉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两宴大观园,带了众女儿到栊翠庵品茶。妙玉盛情款待,茶具、茶品、选水皆体贴各人心意,另请了宝钗、黛玉去耳房里吃梅花雪茶。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
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才情极高。中秋夜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当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警句,二人不知如何往下接时,妙玉现身,请她们到栊翠庵中,亲自提笔续足全诗。其“”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等句透出晨光熹微、朝气蓬勃之象,立意将湘、黛凄楚之句翻转过来。曹雪芹在书中的这一回,将妙玉塑造为"红楼诗仙"。
妙玉出是出家人,但感情上又尘缘未了,对宝玉暗生情愫。贾母在妙玉的栊翠庵品茶,宝玉不请自来,妙玉用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他斟茶,接着寻出一只竹根大盏斟与他,取笑他“饮驴”,又嘱咐道:“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黛玉问水,被妙玉取笑“大俗人”。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窑杯,妙玉嫌脏不要了,宝玉便说情送给刘姥姥。是年冬,十月初雪,芦雪亭联诗,李纨说喜欢栊翠庵的红梅花,罚宝玉去找妙玉折一枝来插瓶。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有"青埂峰下倚古松"之语。宝玉生日,妙玉赠“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生日帖。次日,岫烟向宝玉述说妙玉自号“槛外人”“畸人”的缘故,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回帖自署“槛内人”。
从上面种种情况分析,我一度猜想妙玉就是“脂砚斋”。脂砚,不就是一块“妙玉”么?况且,妙玉自号“畸人”,不会就是另一评书人“畸笏叟”吧?可是,从“金陵十二钗”有关妙玉的判词判曲看,结合书中写到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这系列情节来判断,妙玉也不是“脂砚斋”。
我的目光也一度移向《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之外的人物,曾一度注意到紫鹃,猜想她会不会就是“脂砚斋”?
紫鹃和史湘云一样,都是书中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女子。她原名鹦哥,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林黛玉进贾府以后,贾母让鹦哥去服侍黛玉,并改其名为紫鹃。曹雪芹对《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是很讲究的,往往有所隐喻和寄寓着深刻的内涵,其中看似一些普通的花鸟人名,其实寄寓深刻的。鹃,乃杜鹃,既是鸟名也是花名,整个自然界中花鸟同名的也只有杜鹃一个,紫鹃就像的杜鹃花一样在红楼大观园中美丽地绽放;而紫色,则代表着高贵、典雅。因此,杜鹃花和紫色就象征着紫鹃的美丽可人和优雅气质。虽然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紫鹃着墨不多,她作为林黛玉身边的大丫鬟没有自己的主体故事,所有故事都是围绕黛玉展开的;而林黛玉是进入贾府后才和紫鹃相识的,从渊源上说应该没有跟从家中带来的丫鬟雪雁那样亲。然而,紫鹃对林黛玉无微不致的尽心照顾,以自己的勇敢、真诚、多思、聪慧的高尚品性,与黛玉结下了大观园中最真挚的姐妹之情。第三十五回中,宝玉挨打之后,黛玉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望着怡红院内,看到众姐妹和老太太,太太,凤姐先后去看宝玉,不觉触动了心里对父母的怀念而泪珠满面,而此时紫鹃一切看在眼中,她从背后走来,关心地让黛玉去吃药,虽然黛玉伤感耍了小性子,“你到底要怎样?只是催,我吃与不吃,管你什么相干!”但紫鹃依然耐心地开导,劝解“咳嗽的才好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湿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后,黛玉料想自己是不行了,然而紫鹃却将坚强注入给黛玉,让她“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第九十七回中,当黛玉自料万无生理之时,向紫鹃道出了自己心中一直视紫鹃为亲妹妹的真挚感情:“妹妹,你是我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我的亲妹妹。”第四回黛玉刚进贾府,紫鹃被派与黛玉,当天晚上因为黛玉初见宝玉就无意让宝玉“发狂病”摔了他那象征其命根子的玉石而伤心落泪,紫鹃在劝慰的同时觉察到了黛玉的心事,不仅从此开始一心一意照顾黛玉,还关心起黛玉将来的婚事以及与宝玉之间的关系,成为贾府中唯一真心支持宝黛爱情的人。第二十九回,张道士替宝玉提亲,宝玉和黛玉吵了一次架,紫鹃知道其中的原因,故等事后,黛玉稍稍冷静了,紫鹃就批评起了黛玉:“论前儿的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道宝玉的脾气,难道我们也不知道?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第三十回,“好好的,为什么又剪了那穗子?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后来宝玉来赔礼道歉,爱面子而又负气的黛玉不许开门,但紫鹃一径去开门,之后又顺着宝玉的问题把黛玉的心思告诉了宝玉:“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如此聪慧,巧妙地传递了黛玉心之所想;第五十七回,当紫鹃觉察到林黛玉在老太太、王夫人等人心中的位置日已俱下,再加上这时期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漂来荡去,她惟恐黛玉受到伤害,所以思考之后,用情辞试探宝玉,对宝玉说:“姑娘……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所以早则明年春,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了。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玩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点在那里呢。”这一试,试出了宝玉的真情,宝玉犯了“呆病”好转后发誓道:“活着,咱们一起活着,不活着,咱们一起化烟,化灰如何?”紫鹃听了满心喜悦。回到黛玉身边时便悄声告诉了黛玉:“宝玉的心倒实,听到咱们去,就这么病起来。”但她也怕夜长梦多,希望黛玉能够早点作定自己的大事:“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大事要紧。”而且明朗急切地向黛玉呼吁:“万两黄金容易,知心一个也难求”!同回,当薛姨妈来到潇湘馆,谈到婚姻问题,毫无诚意地引逗黛玉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齐全?”天真无邪的紫鹃抓住这个机会,向老奸巨滑的薛姨妈请求支援宝黛爱情,跑出来笑道:“姨太太既有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然而薛姨妈一句话就让紫鹃戛然而止,没有留下任何后患:“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虽然帮助黛玉的行动没有成功,但紫鹃勇敢、真诚的性格早已跃然于纸上。
紫鹃的纯洁善良,善解人意,多思勇敢和倾心助人,乐于奉献的金子般的心,和对林黛玉、贾宝玉关系如此亲近,加上“紫鹃”的读音和“脂砚”相近,因此我一度猜想“紫鹃就是脂砚斋”,但在高鹗的续《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紫鹃于黛玉死后最后随贾惜春出家。选择与青灯古佛相伴余生。她既然看破世事甚觉人生无趣,想来是不再理会红楼之事的,那还会为《红楼梦》或者《石头记》披阅批点?
红楼梦李克勤-破晓时分
因此,紫鹃也不是“脂砚斋”。
3、关于李纨的猜想
那“脂砚斋”到底是谁?不用多说,人们从我所点评“金陵十二钗”中还有一钗没有说到,当然就会想到是李纨了。
没错,就像辛弃疾“青玉案”一词所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关于“脂砚斋”,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发现李纨就是“脂砚斋”!
按照曹雪芹对《红楼梦》人物命名挺讲究,我们看“李纨”命名的寓意。“纨,一般指白色的细绢;“脂砚”,不也可以看成是白色的砚台么?“李纨”音跟“泥丸”相近,而“脂砚”不是用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的“泥丸”制成的吗?李纨当然与曹雪芹心有灵犀一点通,用“脂砚”作为自已的书斋名那是很正常的了。
我们先看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排十一位的李纨的判词判曲:其画是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判曲《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从判词看,李纨甘心守寡,从一而终,生活似盆兰,孤芳自赏之时,亦成为他人的品谈。还过,她也有不甘寂寞的活跃,有着天性风趣的一面,如用心经营诗社,如为平儿打抱不平:“李纨笑道:‘……昨儿还打平儿,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不平。你今儿倒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还不要呢!你们两个,很该换一个过儿才是。……李纨笑问平儿道:如何果说?我说必要给你争气争气才罢。"话锋带刺,说得凤姐吃不住,当众给平儿赔了不是才下得了台。(见第四十五回)
从判曲看,李纨晚年的际遇应当是不错的。贾珠死后,李纨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对贾兰的培养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她对贾兰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仅督促他读圣贤书,为科举考试做案头准备,还安排他习武。书里有一笔描写,读者不应该忽略,就是在第二十六回,宝玉在大观园里闲逛,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这时候,忽然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了过来,打破了诗意,可爱的小鹿为什么惊慌失措?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面前,就站住了,跟宝玉打招呼。宝玉就责备他淘气,问好好的小鹿,射它干什么?贾兰怎么回答的,记得吗?说是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呀?所以演习演习骑射。李纨望子成龙心切,对贾兰也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他能文能武。贾兰后来果然不负报望,图中的茂兰即暗示贾兰将中举显贵,爵禄高登。凤冠即是一种上绣凤图、珠花点翠的礼冠,皇后、宫妃、诰命所戴;霞帔在宋代以后定为诰命披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而凤冠、霞帔均朝廷赐予,暗切李纨“宫裁”二字。画面表示的意思是贾兰中举做了高官,李纨成了诰命夫人。
这一点,高鹗倒是没有违背曹雪芹原意,他在续《红楼梦》后四十回中,也写到李纨其子贾兰和贾宝玉科考时都中了,宝玉中的中第七名的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在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进内请示大臣们,说是:‘蒙恩感激,但未服阕,应该怎么谢恩之处,望乞大人们指教。’众朝臣代奏主动脉旨。于是圣恩浩荡,即命陛见。……”皇上便赏了宝玉“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贾雨村在与甄士隐说太虚情时,雨村因又问到:“请教仙翁,那荣宁两府,尚可如前否?”士隐道:“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雨村低了半日头痛,忽然笑道:“是了,是了。更在他府中有一个名兰的已中了乡榜,恰好应着‘兰字’,适间老仙翁说‘兰桂齐芳’,又道宝玉高魁贵子’,莫非他有遗腹之子,可以飞黄腾达的么?”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这里两人所说的“兰桂齐芳”指的是李纨其子贾兰和贾宝玉遗腹之子后来之事。李纨晚年应是判词判曲所说的那样母凭子贵“晚韶华”,极有可能在她的“脂砚斋”中为曹雪芹批点《石头记》或者《红楼梦》的。
联系李纨的身世及其在曹家也就是贾府中的地位,她也是有资格给曹雪芹批点《石头记》或者《红楼梦》的人。按《绣像全本红楼梦》第四回的说法:“原来这李氏即贾珠这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故生了此女不曾叫他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此《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身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待子,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而已……”
曹雪芹此番介绍,大有玄机。我们不仅看出李纨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更可以从中探寻李纨的身世秘密,而正是这身世秘密揭示她就是脂砚斋!
我前文说到,据周汝昌先生和一此学者考证,苏州织造李煦家的某一个女性,嫁到了南京南京织造曹家,成了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妻子,也就是史湘云。周汝昌先生在曹家世系表中是这样说的:“祖寅,玺长子。字子清,一字幼清,号荔轩,一号楝亭,亦号雪樵,又号柳山聱叟,西堂扫花行者,亦署棉花道人。历官銮仪卫治仪正,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三旗鼓佐领,内务府慎行司会计司广储司郎中,管理苏州、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兼校理扬州书局。妣氏李。”因此,周汝昌先生也许搞混了,那个苏州织造李煦家的某一个女性是嫁给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成了曹雪芹的祖母。在这之后,他祖母贾母又从金陵将李纨娶来给她儿子曹雪芹的叔叔曹珠当妻子,而李纨之父李守中也是苏州织造李煦家的某一个男性,和贾母有着亲戚关系。
李煦与康熙是奶兄弟,儿时常和康熙在一起玩耍嬉戏,彼此相处甚洽,亲密无间;后来又有李煦的舅表妹王氏,初为康熙"密嫔",后改封"顺懿密妃",由亲戚关系来看,康熙当是李煦的舅表妹夫;另外,李家还有一秀女被选入宫。如此种种,李煦与康熙的亲近关系,康熙继位后,李煦自然吉星高照了。起初,李煦官拜内阁中书、韶州知府、宁波知府、畅春园总管。康熙三十二年(年)出任苏州织造,并先后八次巡视两淮盐科监察御史。据记载,李煦有李鼎、李鼐两子,李鼎有一女名李“湘云”一子名“杏奴”,这也许是周汝昌先生误将史湘云嫁于贾宝玉的一个原因。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崩,雍正即位做了皇帝,并于雍正元年正月初十,复查李煦亏空一案,查抄李煦家产。雍正五年(),山东巡抚塞楞额奏曹朋等运送缎匹沿途“骚扰驿站”,曹又被查处织造款亏空,曹家被抄。
明白了李纨的身世和她与李煦家的渊源,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贾府中,她是荣府大奶奶,公公是贾政,婆婆是王夫人,小叔子是贾宝玉和贾环,小姑子是贾元春和贾探春。这样,我们就明白李纨在曹家也就是贾府大观园中是有的辈分和受尊重的。而正是她的辈分和地位的尊重,加上对曹家也就是贾府大观园中人情世事知根知底,因此对曹雪芹《石头记》或者说《红楼梦》的批点是极其细致、精准的,她相关的增删意见,曹雪芹也是极其尊重和搂受的。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之死,有脂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为什么要删呢?除批中所言之外,恐怕还有家丑不可外扬之虑。秦可卿是宁国府的贾珍的儿媳,贾蓉之妻,李纨贾宝玉的侄儿媳妇,人虽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她与公公贾珍关系暧昧。这一回所写的的风流之事李纨自然要为尊者违,便令曹雪芹有所删除了。因此在《绣像全本红楼梦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关于她的死写得是极其简约,只写凤姐睡眼微蒙中梦见秦氏心事未了前来托梦,对话间“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倒不如“忽又听见秦氏之丫环,名唤瑞珠,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让人震撼。在秦氏亡后四十九天法事超度时,写到“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脂侧批:“删却,是未删之笔。”
还有,在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谈论荣宁两府时,文中雨村说到“就在后一带花园子里”,甲戌的侧批脂砚斋写道“后”字何不直用“西”字?对此,曹雪芹答道: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我理解这里的“先生”并非指男性,而是因李纨的辈分高,是曹雪芹表示对其的尊敬,正如书中全部用“他”代替“她”一样,是可以通用的。那么这个“西”字,指的是什么地方,而让曹雪芹“恐先生堕泪”?我查了一下最新出版的《红楼梦》“大观园全图”,如果说“就在后一带花园子西”,那就直指“稻香村”,也就是李纨的住处,能不让“先生”也就是“脂砚斋”李纨“堕泪”么?正是这极其敏敏感的伤心之地,书中为一个“西”字,脂砚斋不止一次地伤心过。靖藏本秦可卿上吊的“天香楼”,原来是“西帆楼”,靖藏本眉批云:“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第三回,当王夫人向林黛玉介绍贾宝玉时,开口便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本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蒙本脂砚斋侧批“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写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甲戌本脂砚斋侧批:;“少年色嫩不坚劳,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闻此放声一哭。”可见脂砚对宝玉情之深。
从脂砚斋批点的内容和带有冲动、情绪化的语气看,脂砚斋不仅对曹家对贾府对大观园极其熟悉、知根知底,与宝玉关系极其亲近,那好确定脂砚斋是李纨无疑。第七回,焦大撒野,“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断了往里藏’!”这里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并不一定就是说李纨和宝玉,但毋庸置疑,他这乱说的话也许有所暗指,因为宝玉确实喜欢往女人堆里靠,而李纨也确实疼爱宝玉这个小叔子。
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庚辰本脂砚眉批:“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这脂砚斋明透露脂砚自己是大观园中当事人之一,让人猜想就是李纨。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李纨心上忙下安排。第四十二回众人看惜春画大观园,黛玉、宝玉、湘云等闹笑,黛玉“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琏着我信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玩大笑的。’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并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
第四十三回,贾母拟让众人凑分子给凤姐做生日,贾母、薛姨妈应承出二十两,邢夫人王夫人出十六两。“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第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说:‘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
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拿平儿出气,是李纨平儿拉入大观园劝慰。第四十五回李纨为平儿争气笑说凤姐。第四十九回,“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寡节,令人敬伏,今见他寡婶来了,便不肯令他外头去住,那李婶虽十分不肯,无奈贾母执意不从,只得带着李纹、李绮在稻香村住下。”……“此时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个。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不惜过是‘兄弟姊妹’四个字随便乱叫。”
第五十一回晴雯病了李纨极其操心。五十三、五十四回贾母元宵开夜宴,李纫尽心作陪。第五十五回赵姨娘因沉探春赏银少了,与探春口角,李纨在旁只管劝说,反惹探春不快,“李纨急得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第五十五李纨助探春“兴利除宿弊”大观园管理极其出色。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相聚,黛玉“因笑向宝钗、李纨、探春等道:‘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已也如此,往后怎么说人。’李纫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真是个敢担当又通情达理的大姐大!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时,又是李纨帮凤姐收下尤二姐权住。
第八十八回贾母赞贾兰会作文章了时,“因看李纨,又想起贾珠来‘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说到这里,不禁泪下。李纨听了这话,却也动心,只是贾母已经伤心,自已连忙忍住泪,笑劝道……”这其忍隐和体贴之情,跃然而出。
李纨不仅因其在曹家也就是贾府大观园中的辈分和经历,有资格来为曹雪芹的书批点,还因其搬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心境和谐雅致,也就乐于一而再,再而四地为曹雪芹批点。李纨青春守寡,原先也心如“槁木死灰”,她和儿子贾兰在大观园里的处境,应当说是被边缘化了的。老祖宗贾母口口声声说她可怜,但只是保证她该有的尊严与利益,并不见发自内心的疼爱她娘俩;婆婆王夫人本来就是木雕泥塑般的人物,也就是见宝玉时还有点笑容;至于贾赦、贾政,只知自得其乐,不会关心这个儿媳妇。们但她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办诗社等一系列活动,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的同时,充分抒发自已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渴望。虽然父亲李守中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曾叫她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此《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但李纨其实是知识广博、极有文采才情的一位女子。她虽然在诗社别号"稻香老农"。李纨和她那帮姐妹是二月十二入住大观园的,她住“稻香村”。这时候,李纨就有了结社的想法。延至八月,探春一提议,李纨立即赶去,说:“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长坛!”并且荐以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并多次掏钱办社,她既写诗,又评诗,可说是青春焕发,活跃异常,就像她所居稻香村黄泥院墙中那“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筵宴齐备”时,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捧羹把盏。”,赐赏时,送给“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写到“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脂砚斋侧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这不也说明,李纨是有个姐姐的么?
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脂砚斋却"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可见贾珠作为宝玉之亡兄,亦非虚拟,该哭的是宝玉,可是脂砚哭了,为啥?脂砚就是贾珠的未亡人哪!
第二十五回,写宝玉“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本脂砚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这又是为啥?想起贾珠来了!
第三十三回,在宝玉大承笞挞,……王夫人察看伤情,“不学觉失声大器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不死一百个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官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官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这里的李官裁,即李纨也!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提议创建诗社,李纨立即赶去,进门笑道说:“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长坛……”,议结海棠诗社后,她将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自已起了个别号叫“稻香老农”。第一次开社众人题咏海棠,都交了卷后,李纨评诗评宝钗第一黛玉次之,“探春道:‘这评得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比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这评得最公。’”
第三十七回,诗社之人食螃蟹咏菊花诗,当十二题已全,“李纨等从头看起……”,“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得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第四十五回,因那天逢诗社正日子,宝玉也不告假,无故滑脱,探春便主动脉凤姐当诗社监察御史。此时凤姐刚闹过泼醋,为调节情绪,便打趣道:"那里是请我作监察御史!分明是叫我做个进钱的铜商。"……李纨听了,心中明白,慷慨大方地包揽诗社的活动。如第四十九回诗社联诗,“李纨道:我不大会作诗,我只起二句罢,然后谁先得了谁先联”,在凤姐作了一句“一夜北风紧”后,李纨便带头接上联道“开六雪沿飘。入泥怜洁白,”此后各人便争相联起来……此回描写,不仅写李纨热心诗社之事,也说明李纨是懂诗情会作诗的诗人。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她曾经就“文丰风流”匾额做过好诗。而在第七十回写“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时,她也是积极支持的。
这李纨,说辈份、论渊源,谈学识,看为人,观处事,我说她是脂砚斋,应当没错吧?
4、关于曹雪芹《石头记》或者说《红楼梦》后四十回遗失的猜想
从我所看到的资料和相关红学专学的观点来分析,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自传性小说,主要是其以其曹家世事和当时江宁织造府的原型与相关素材写作的,初时书名《风月宝鉴》,后又名《石头记》,最后易其名曰《红楼梦》。此说最初见于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又从《红楼梦》相关批点来看,曹雪芹并不是全书写完才交由他人批点刻印的,而是写出部分书稿就让人拿去批点,然后根据批点进行修改,因此不仅曹雪芹本人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说,而就目前发现的各类批点钞本来看,就有十二种之多:一、戚蓼生序《石头记》简称戚序本,八十回;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甲戌本,十六回;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己卯本,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四、《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庚辰本,七十八回;五、戚蓼生序《石头记》简称戚宁本,八十回;六、梦觉主人序《红楼梦》简称甲辰本,八十回;七、蒙古王府藏《石头记》简称蒙府本,原八十回:八、舒元炜序《红楼梦》简称舒序本,残存四十回;九、郑振铎藏钞本《红楼梦》简称郑藏本,残存二十三、二十四两回:十、杨州靖氏藏钞本《石头记》简称靖藏本,八十回:十一、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藏钞本《石头记》简称列藏本,八十回,缺五、六两回,实存七十八回;十二、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一百二十回。其中,脂砚斋于甲戌之前即乾隆十九()年以前初评,甲戌即乾隆十九()年再评,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四评。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即年2月1日,此后脂砚斋未再进行批点。
又从《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判曲看,曹雪芹对书中人物的命运走向和最终的结局是作了精心的布局和安排的,决不是写到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谄妒妇方”就收篇的。因此,传说中曹雪芹还写了后四十回,只是书稿遗失了。这种说法是可信的。脂砚斋四评之后曹雪芹卒,而脂砚斋去世又是在曹雪芹之后,那么,达四年之久的这段时间,脂砚斋和曹雪芹都在干什么?
我们不妨猜想:脂砚斋在批点曹雪芹书稿的后四十回,而曹雪芹则一边根据脂砚斋的四评对前八十回“披阅增删”,一边等待脂砚斋对后四十回的批点好进行增删。
只是,后来出了状况,并且这状况是突然而来又极其严重,最终造成曹雪芹后四十回书稿的遗失,不仅曹雪芹生前不知晓,连后人也都无从寻觅,只能由高鹗根据第五回相关布局进行续写。如果说,脂砚斋另有其人,而且没有出其他意外,曹雪芹书稿的后四十回是不会突然间不知所踪的。因此,我猜想脂砚斋就是李纨,而李纨和她儿子的意外死亡,才使得曹雪芹《红楼梦》后四十回书稿突然遗失了的。
我们还是回到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有关李纨的判词判曲可以看出,虽然李纨后来母凭子贵,因贾兰爵禄高登而凤冠霞帔尊享荣华富贵,但曹雪芹还是给贾兰设定了悲剧结局的。从判曲“昏惨惨黄泉路近”紧接上文“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可以看出,不过接着是“问古来将相可还存”,同《好了歌》“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相照应,确定黄泉路尽的是做了将相的贾兰,而当初描写稻香村“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也是隐喻贾兰之死的。而贾兰究竟因何而死呢?书中的第十八回有是隐喻的。这回写元春点戏点了第三出《仙缘》,剧中故事讲科举出身的主人公卢生遭政敌宇文融构陷,挂帅西征。幸而天佑卢生,不但平安归来,还大获全胜,战功赫赫。据红学家考证,卢生的故事隐喻了贾兰结局。当海疆反贼全盛时期,贾兰正好中举。此时贾府的政敌如忠顺王构陷,派贾兰挂帅出征。结果贾兰没有卢生那么命大,沙场征战,壮烈牺牲。最后“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高鹗在第一百十九回写海疆靖寇报捷,皇上大赦天下,“贾兰等朝臣散后,拜了座师”,证明作者后期确有改写贾兰战死海疆的计划的。而贾兰之死对李纨打击很大,判曲子“抵不了无常性命”,证实李纨在得知贾兰噩耗时便气绝身亡,判曲归咎为不善积阴功,说“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另据《癸酉本石头记》(旧时真本红楼梦)后28回,李纨的人物结局则大有相同:贾家败落后,李纨带着儿子贾兰逃离出来,在山中隐居着。在这段时日内,李纨日日夜夜教儿子读书习字。后来贾兰考取了功名,当了一个知县的官职,随后有参军上场屡建战功。最后贾兰加官封爵,李纨也受到圣上的嘉奖,给了紫蟒加身(今嫌紫蟒长)。谁知她回家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像其判词最后一句子所说:“真是枉与他人作笑谈。”
总之李纨的人物结局是应了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的“好了歌”:“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综合以上李纨的两种结局,我们可以猜想:脂砚斋就是李纨,在其儿子贾兰爵禄高登后,晚年有过一段像其判曲《晚韶华》所说的相对富贵荣华的生活,贾兰送了一方澄泥制作的珍贵脂砚给她,她便以“脂砚”作书斋名,以“脂砚斋主人”之名对曹雪芹的《石头记》加以批点,曹雪芹对其批点进行“披阅增删”;或者说,李纨在贾家败落后带着儿子贾兰逃离出来在山中隐居时,因生活稳定了便以“脂砚斋主人”之名批点曹雪芹的《石头记》。
但天有不测之风云,李纨在四评后对书稿的后四十回批点时发生了重大事件,贾兰死后她也气绝身亡,曹雪芹《石头记》后四十回书稿也随之灰飞烟灭,无人知晓。
五、猜想中的存疑
在本文开始时我说过,我不是红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只是因再次通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绣像全本红楼梦》之后,“脂砚斋到底是谁?”这红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迷团吸引了我,我才“红楼门外谈”,大胆进行“脂砚斋猜想”,认为脂砚斋就是李纨。但我不是红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水平和条件有限,因此这只是1样的“猜想”,未作严密的学术考证,算是抛砖引玉,期待红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有进一步的发现。
说实在话,我对自已的这一猜想也存疑。首先,脂砚斋真有其人么?是不是有可能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脂本是民国书商组织小说家及相关专业人士以程本为底本并参考19世纪评点派及20世纪考证派的研究成果集体炮制的假古董,脂砚斋是脂本虚构的人物,畸笏叟及松斋、杏斋等等诸公皆然。程前脂后,程真脂伪”吗?不会真有为了商业利益而拼凑起来的一个造假团队吧?再者,我总对脂砚斋用朱笔批点“耿耿于怀”,在封建王朝,“朱批”是皇帝的专利,那个敢擅用“朱批”而且公然刊印于世?这样想来,我便又迷茫了:脂砚斋会不会就是乾隆皇帝,或者是《红楼梦》中的北静王呢?
这些,也许是我以后“红楼门外谈”的新猜想了。
*原创首发,图作者亲自所画,转发需联系我
原创作家:杨宇,男,年4月生于广东徐闻,年下乡龙塘公社插队,年回城工作,大专毕业,中共党员。曾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获多个奖项,喜欢画画、摄影和写作。文学作品见刊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珠海特区报》、《湛江日报》、《中国交通报》、《中国民航报》、《中国妇女报》、香港《文汇报》和中国诗歌网等。年退休后至今先后出版《梦美家园——他和她的故事》(长篇小说,73万字,上、下册)、《风起云飞》(长篇小说,51万字,原名《天旋地转》,获年湛江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和《风花云月》(长篇小说,56万字)等3部小说。现为珠海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