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它被誉为温病第一方,风热感冒发热头 [复制链接]

1#
无烦恼祛除白癜风 http://www.txbyjgh.com/zjjs/m/Index.asp?page=1

曾有这么一句十分浪漫的诗句,那就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确,冬天的潜藏和萧索不会太久,东风解冻和万紫千红的春天终将来到。但是对于初春时节,却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尤其在这个时候,最容易让人生病,不得不防且防不胜防。

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早就旗帜鲜明地写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在《伤寒杂病论》诞生后的一千多年,人们对于这种时节的疾病,大多是以张仲景的套路来治病的。但自明代开始,医学家们逐渐发现,很多时候这个时节发病,往往按张仲景的思路来收效甚微,于是,就诞生了著名的“温病学说”。

温病学家认为,这种所谓的“春必病温”是温病而非伤寒,所以在理法方药上就不应该按照张仲景的思路来治理。中医治病犹如大禹治水,是需要靠疏导而非靠堵塞,所以,对于温病就要按照温病的路子来。

在温病学派,医学家有很多,尤其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四人成就最高,所以他们四人被誉为“温病四大家”。但要说理法方药最为完备和系统的,应当非吴鞠通莫属,而且吴鞠通创制的一些名方,至今仍是广为流传。

对于任何疾病,最佳的治疗时间就是疾病刚刚萌芽之时,所以对温病初起时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初起的时候就控制了,才不会导致疾病逐渐演变甚至恶化。即便是在“治已病”的过程中,也要贯穿“治未病”的思想。而对于温病初起,吴鞠通有一个奇妙的配方,至今仍是广为流传,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银翘散。

银翘散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呢?据《温病条辨》记载,全方由“连翘一两、金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等9味药组成。按照吴鞠通的用药方法,先将这几味药用药杵杵成粗末散剂,每次服用的时候,取药末六钱,用新鲜的芦苇根加水煎煮散剂,待到香气大出的时候,就取出煮好的散剂,温服。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古人煎药实在太讲究了,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古人用中药治病往往能够覆杯而愈的原因了。别小看药物的煎煮方法,如果煎煮不当,即便是神医开的药,有可能坏事。吴鞠通在这里强调,银翘散在煎煮的时候需要用芦苇根加水一起煎煮,而且只需要香气大出的时候就不要再煮了。这是为什么呢?吴鞠通认为,“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吴鞠通还强调,如果是疾病稍微重一点的,需要两个时辰服药一次,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如果是疾病比较轻微一点的,大致三个时辰服药一次,白天服用二次,晚上服用一次。如果喝药了疾病还没好的,可以再煎一剂药,如法炮制、如法服用。

对于银翘散这个方剂来说,主要作用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尤其适用于温病初起的风热表证,临床上常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体疼痛,或咽痛、或咳嗽,口渴、舌质红、舌苔黄或黄白相兼、脉浮数为辨证要点,也可用于麻疹初起。

对于银翘散的方药配伍,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不过目前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这样的:全方以金银花、连翘为君药,二药联合既可以疏散风热,又可以清热解毒、辟秽化浊。以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为臣药,其中薄荷、牛蒡子既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又可以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解表散邪,可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以芦根、竹叶、桔梗为佐药,其中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利咽。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药性、护胃安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