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用黄芪有奇功内有治疣验方 [复制链接]

1#
导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中记载的几则经验及医案都很有参考价值。陆德铭之用黄芪中医外科名家陆德铭教授深谙中医理论,临床治疗多种外科疾病时善于运用黄芪。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主张应益气养阴,重用黄芪与女贞子,辨证时从气阴入手,重视肺肾两脏,治疗时善用生黄芪和女贞子,认为二者是复发性口腔炎治本的要药。并且认为黄芪有补益肺肾之气,固表卫外,敛疮托*,生肌收口之功效,为外科托*生肌之精品;而女贞子滋补肝肾之阴,滋而不腻,两药合用又可以益气养阴,生肌托*,促进疮面愈合。临床上生黄芪常用45~60g,女贞子用至15g,陆氏认为非重用此二药而气阴不能得复,疮面难以愈合。(《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第5卷:页)。②陆老治疗疣病时有一经验方——消疣方3,组成:生黄芪60g、白术9g,生甘草6g,莪术30g,马齿苋30g,大青叶30g,白花蛇舌草30g,板蓝根30g。用法:每日煎服1剂。头煎、二煎内服,第三煎外洗患处,并轻轻按摩。具有益气活血清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③认为气阴虚弱是甲状腺发病中的重要病理过程,临证治疗时以益气养阴为主,化痰疏气为佐,常以黄芪为君,且强调重用,用至60g以上时方能取效,取黄芪补气升阳,化气回津之效。④益气活血,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之法,用黄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⑤补气调肝,妙用黄芪治疗乳癖,用黄芪培养中宫,使肝木自理,从而达到补气调肝的目的。甲亢——益气养阴,疏肝活血化痰(陆德铭医案)俞某,女,3岁,年1月5日初诊。甲亢半年,初诊时口服他巴唑(5片/日),放射免疫检查FT3、FT4仍高。自觉神疲乏力,口干欲饮,月经愆期、量少,心悸汗出,两目外突,两手震颤,查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脉细数,舌苔薄、舌质红。证属气阴两虚,痰瘀凝滞。治以益气养阴,疏肝化痰活血。药用:生黄芪60g,生地黄30g,玄参1g,麦冬9g,女贞子15g,天花粉15g,柴胡9g,夏枯草30g,制半夏9g,山慈姑1g,当归1g,桃仁15g,莪术30g。以后随症加减,服药半年后,他巴唑逐渐减量至单纯服中药,放射免疫检查均属正常,再服半年诸症均除。寻常疣——益气固表,解*活血(陆德铭医案)李某,男,14岁,年10月8日初诊。寻常疣已有年余,皮损发于十指,左手中指指背末节近甲缘处,曾用激光治疗,但事后又发。平素体弱,易患感冒。检查两手除两小指无皮损外,其余手指均有疣状物共14枚,脉濡,苔薄。证属体虚热*外侵而成疣。治以益气固表,解*活血。药用:生黄芪45g,白术1g,防风1g,马齿苋30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15g,三棱15g,莪术15g。7剂,两煎分服,第三煎擦洗患处。再诊时皮损无明显变化,亦无新发,加丹参30g,嘱再服14剂。3周后疣状物开始减少,月后手指处疣状物全消,感冒减少。坚持服药1月,未再复发。带状疱疹后遗痛——益气活血,通络止痛(陆德铭医案)张某,男,56岁,年10月4日初诊。两月前右肋连及后背遍发带状疱疹,刻下皮损已消,留有色素沉着,疼痛剧烈,烧灼感,彻夜难眠,服止痛药无效。患者素有肺心病史。脉细数,舌质红、舌边瘀滞、苔薄黄。证属气虚血滞,经络阻塞。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药用:生黄芪60g,*参30g,当归1g,赤芍30g,桃仁15g,丹参30g,三棱30g,莪术30g,五灵脂15g,香附9g,延胡索30g。7剂后复诊,疼痛明显减轻,夜寐欠安,加磁石60g,珍珠母30g,继治两周,疼痛全消。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重剂起沉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仝小林。转载自:天医堂。封面图片来源:壹伴无版权图。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好文!推荐大家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