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锯缘青蟹全国养殖市场调查 [复制链接]

1#

文/图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文杰

锯缘青蟹(学名:Scyllasrrat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蝤蛑科)。喜穴居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底内,性凶猛,肉食性,主食鱼虾贝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尤其是将要怀孕的雌蟹,体内会产生红色或者黄色的膏,这种在中国南方叫做“膏蟹”,有“海上人参”之称。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在中国浙江、广东(中山、珠海、阳江等地养殖面积大概1万亩)、广西(钦州、北海等地大概亩左右)、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带(主要集中在三门镇1.5万亩)尤多。营养分析青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在中国已有年左右的养殖历史。

年锯缘青蟹在沿海地方的养殖有增无减,受中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市场价格比年略微下降,出塘平均价格在80—90元/斤,利润还是较高,但是在产量上面没有新的突破,更有下滑的趋势,在广东地区今年的养殖主要受到4月份赤潮、5月份天气、苗种、养殖模式的影响较大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4月份赤潮

1.1原因及危害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4月份的广东沿海赤潮爆发,这时又是青蟹养殖池塘大量放苗和需要进水提高水位的时候,整个养殖区域的进排水渠全部充斥着硅藻、裸藻等藻类,在中山沿海的养殖户没有办法进高质量的海水,平均水位大部分是在0.7—1米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虫卵、细菌繁殖过快,青蟹苗种抵抗力差,导致今年四月的青蟹主要以纤毛虫为主引起的脱壳不遂、细菌感染、黄芒病(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粉黄色)等疾病,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1.2处理方法

?

经过这几年在中山、珠海、阳江等地沿海养殖青蟹区域的处理方法总结为下:

池塘进水后,连续两天使用“全效底改片”+“解*灵”+“应激硬壳灵”,第三使用“纤纤净”,第四天使用“超碘”,可以有效的预防进水和进水困难的养殖区域中青蟹产生的脱壳不遂和细菌感染。

二、5月份天气

2.1年5月天气详情

2.2造成的影响

从上面统计图可以看出整个5月份中山的降雨天数达到25天左右,长时间下雨使池塘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很弱,溶氧很低,特别是池塘底部溶氧一般不超过3mg/L,大部分藻类死亡,池塘底部厌氧发酵,底质酸化,天气不稳定的状态下极易出现返底、倒藻和青蟹上岸的情况;暴雨导致大量的淡水进入池塘导致原池塘水的盐度不断下降,大部分池塘的盐度从6—8格降到只有2—3格,使青蟹体内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适,在步足基节和腹节等部位出现水肿症状(饱水病),或步足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者呈蔚蓝色),折断步足会流出白色粘液,在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白色斑点,病蟹的螯足、步足容易脱落,发病后4~5天死亡(白芒病),若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大量的损失。

2.3处理方法

1、保持池水盐度稳定(在8~27范围内),暴雨前要加深水位使池水盐度不突降。

2、暴雨过后及时排掉蟹池表层雨水并泼洒适量农用盐或抽取盐度较高的地下水调节池水盐度。

3、每隔5天使用一次“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暴雨来临前使用“抗激灵”+“黄金多糖”,在珠三角地区整个五月份大部分池塘使用上述产品有5—6次,也得到了很好的预防。

三、苗种

广东青蟹养殖的产业发展一直受到苗种的限制,使整个青蟹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都不是太高,来源主要是天然苗的捕捞,主要产地是在珠海,且量不大,规格不齐,时间不定,养殖户放苗数量也无法统计,这就造成了放下去的苗种由于相互残杀和脱壳不统一成活率很低,产量一直上不去。目前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

四、养殖模式

4.1目前养殖模式分析

广东青蟹养殖主要集中在中山,珠海,阳江;且养殖模式都差不多现总结如

面积

形状

池塘建设

品种

水深

60亩左右

长、正方形

回型池,沟深2米,滩上无草

青蟹鬼虾

沟:2米,

滩:1.2左右

水色

饵料

密度

产量

捕捞

浑浊

白砚

不知

蟹:50斤,

虾:50斤

随时捕捞

4.2当前模式优劣势

优点:

1、底质不易变坏

2、水质较好控制

3、管理简易

缺点:

1、饵料成本高

2、投饵比例无法控制

3、疾病防控困难

4、水面综合利用率低

5、苗种损失量大

6、养殖效益低

4.3改进方案

4.3.1池塘改造

4.3.2主养池塘放养品种及密度

青蟹:-0只/亩

斑节对虾:1.2-1.5万/亩

乌头(鲻鱼):50尾/亩(寸片)

大头(花鲢):10-15尾/亩(0.5斤以上/尾)

蟹岛:种草(当地人称为“析草”)或放置瓦片、人工礁石等躲避物

4.3.3暂养池塘放养方案

密度:只/亩

时间:2月5号左右放苗

饵料:冰鲜、鱼浆、配合饲料等

水深:1-1.5米

躲避:石块、砖头、草、人工礁石等

套养:麦鲮尾/亩(寸片)

五、日常管理

5.1.投饵管理:投喂量参照如下表格执行:

蟹甲壳宽度(cm)

3~4

5~6

7~8

9~10

11以上

投饵量(体重比)

30%

20%

15%

10~12%

5~8%

投喂时间:清晨投喂日投饵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

5.2.底质管理:

底质恶化原因:1、残饵,粪便;2、淤泥;3、动物尸体;4、植物残骸。

如何处理:

“全效底改片”,6-8亩/包,7天一次

“金碘”,4-5亩水体/支,15天一次,控制水体有害菌

5.3体质管理:

1、肝胰脏保护:肝胆泰乐2、抵抗力提升:黄金多糖3、肠道吸收调节:生命元;4、钙质补充:应激硬壳灵

六、养殖前景及预测

青蟹因肉味鲜美,营养价值丰富,一直以来都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规模养殖熟十年来,价格居高不下,养殖前景比较好,再加上养殖模式的改进,产量的提高,引起更多养殖户和消费者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