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写在前面的话:
科技下乡和资本下乡,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改变着农村发展的肌理。
唐宁曾经说,“农业+金融+科技”三个关键元素的叠加,才能解决中国实体经济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你能了解金融与科技在农业的现代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科技和金融的工具,宜信让中国最相信宿命的一群人的命运,被改变。
上周末,宜信财富小黑卡俱乐部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举办的“科技之光”小黑卡午餐会上,胡萝卜、尖椒、西红柿、土豆、西兰花们成为了主角,这些蔬菜都来自于宜信科技助农的成果之一中农普惠公司。
马铃薯的智慧之旅
文
郝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美好家园》11月新刊
收获机的车轮轰隆隆地趟过,犁铲深一脚浅一脚地扎进陇上的黄土,混着坝上呼呼的风,一个个马铃薯从土里翻滚出来。腰间绑着红色、黄色两种袋子的农工,早6点就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劳作,马铃薯装满一袋,能给他们带来2块钱的收入。
“没有好的机械化,全用人工,挣那两个钱不如人工钱。”河北沽源宏达农机公司董事长孟金龙感慨。田间的冷风嗖嗖地往衣服里灌,孟金龙套着黑色棉服,在地里接电话,收获机、拖拉机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轰轰作响。
农机经销商的身份外,作为当地的种植大户,孟金龙也是机械化的受益者。他今年总共种了亩地,其中亩是马铃薯。打药用的是无人机,20斤的药壶,一次能打24米,播种用的是导航和自动驾驶,这能帮他节省起码4万的人工成本。“以前找人工种植,连亩地都种不了,用机械化,一台机器最少能种亩。”
孟金龙的话,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的李文义经理感同身受。在民丰,每一台拖拉机都安装了GPS,它可以根据陇的方向,走出笔直的路线,不需要人去管理。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应用,也降低了人工采收的成本。
李文义记得,早在年,自己下农村招工时,人们会争着抢着围上来。其中一个老奶奶让他印象深刻:“小伙子你把我用上吧,大娘在家没事儿干”。仔细一问,她已经78岁了。每天切种子,可以给她带来30块钱的收入。
时间到了年,人工费已经涨到了每天块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农工已经找不到了。每年丰收时,李文义他们会专门去四川、山西这些劳务输出大省,委托劳务公司去找。即使这样,找人也并不容易。李文义得出结论:机械化和智能化,看起来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近年来,在土地集约化趋势下,传统农业业态正在发生改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信息化的新型经营转变。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越来越成为农业研究的显学,受到资本的追逐和热捧。
中投顾问在《-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以应用(硬件和网络平台以及服务)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市场,有望从年的约亿人民币达到年的亿人民币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13.8%。而逐渐成为潮水方向的智慧农业,正在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行业的格局。
数据
从经验到数据,现代农业走了很远的路。年时,李文义记得,内蒙古民丰有一块地种得特别好,是方圆几百公里其他地块产量的2倍,“种植的人当时或许也是误打误撞,或凭经验,但他那时干了什么,对应什么气候、温湿度、植株生长状况,都没有留下数据,当时马铃薯主茎多粗、有多少分支、密度也没记录”。
由于没被固定成数据,经验只是经验,没法复制。李文义有些遗憾地提起,第二年时,再也没有那么漂亮的产量了。
在和一些外国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李文义越来越感受到数据焦虑。“他们有的一个农场就20多万亩,但都是大数据指导生产,都是五十年的数据。”
内蒙古千里之外的崔静波,也遇到了经验带来的烦恼。年,他在山东种了1亩有机花菜。那一年11月22日,北京开始下起冻雨,他打电话给自己当地的合伙人,“你那边没下雨吧?不行先把咱们那些有机花菜砍下来入库吧。”
“没事儿,菏泽这个地方,我长这么大,都快50了,这个季节从来没下过,你放心吧。”合作的朋友用经验和他保证。
当时亩地的有机花菜已经长成,入库显然会增加成本,一进一出,起码每斤要增加6分钱的费用。“我当时就大意了,他这么笃定,也没听我的,毕竟他从小到大都是在那儿长大的。”
一场大雪覆盖了所有经验的侥幸。那是菏泽五十年不遇的雪,四五十厘米的厚度,让崔静波的资金链瞬间就断了。近万的损失后,他得到教训:“要尽可能将经验结构化”。
结构化的方法是通过工具。崔静波找了14个人,搭起一个团队,打磨产品和基础架构,经过方案设计、产品测试和试运营,1年左右的时间,开发出了“慧种地”这个软件。
年,崔静波拿着自己的36张表格,在农惠网办的一个论坛上,用中农普惠首席运营官周昕的话说——做了一个“炫酷的演讲”,给中农集团的领导留下很深的印象。
中农普惠总经理崔静波
当时,中农也有意愿转型做农资电商,双方在年3月见面后20分钟就谈成了合作。崔静波现在的身份是:中农普惠总经理。
李文义是在一年前接触到中农普惠的。通过这个软件,他可以固定耕作时的数据,通过叶片检测,进行马铃薯田间不同阶段的叶片营养、土壤养分、水分、温湿度记录的汇总,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再对比不同基地数据的差距,总结经验教训。
80后的李文义十分青睐数据的力量,他也曾因为数据,避免了很多损失。有一次,他们公司想在海拉尔扩展一个农场,但苦于没有海拉尔的气候、土壤等数据。后来,他们找了一个合作方。对方给自己提供了那片土地的土壤温湿度检测数据。
数据调出来一看,同样的时间点,海拉尔要比乌兰察布冷得多。10月12日,海拉尔的那个农场就已经有一米地冻下去了,而乌兰察布要达到相同的冻土厚度,要一个月之后。通过数据分析,他们放弃了海拉尔的计划。
如今,打开“慧种地”软件看上面数据,已固定成李文义的日常习惯。
民丰旗下拥有13个农场,在数据化外,如何管理也一直困扰着李文义。
李文义下属的领地,最西至鄂尔多斯,最东可达太仆寺旗,来回1多公里,跑一圈农场,起码要两周。他举例说着可能的漏洞,“一亩地比如应该追肥3公斤,但假如具体执行人在操作过程中肥加少了,或速度快了,灌溉不到位,这些方面,都可能存在问题。”这也是土地集中化后,横在很多基地主面前的问题。更好的监管意味着更好的执行效果,它们最后都会以数字的方式反映在最终产量上。
在没有软件定位员工轨迹前,李文义下属的一个基地经理也曾想过望远镜的方法,用它来观察附近山坡上的管理人员。一次,通过望远镜,基地经理看到一个管理人员在自己负责的地块,叼着一支烟,一动不动坐了15分钟,基地经理按捺不住,一个电话打过去。
除了望远镜,最常规的办法就是人肉盯。掌管4个基地、二三百人的李延秋第一年来到河北广聚基地时,看到一个负责浇地的20多岁小伙子在地里睡着了,李延秋想着他可能太累了,没追究。
没隔几天,他发现小伙子又在地里睡着了,没多忍受,李延秋把他解雇了。
见到李延秋时,他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这是最忙的季节。李延秋常年奔波在各个基地巡视,常常来不及回家,他的车里堆着各种生活用品。春种时,他在车里睡了一个多月,秋收时又在里面睡了一个多月。
李延秋也是“慧种地”的用户。如今,他们可以通过对田间管理人员运动轨迹进行定位,远程管理基地,与此同时,田间管理人员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和同步测量到的植物数据都可以上传到软件上,经验在这里内化成了另一种更可执行的方式:在什么时间需要完成哪些工序,以及每道工序的细化的执行标准。
软件一开始的推广并不容易。底下的员工、技术人员觉得麻烦、别扭,上了岁数的人用不习惯。为了鼓励大家用这个软件,李延秋制定奖励政策,第一个用的奖励块钱,后来会使用软件变成必须的规定。通过备耕前的培训,人们慢慢接受了这个软件。
目前中农普惠“慧种地”系列工具已覆盖种植面积万亩,涉及种植主体个。在各个品种中,马铃薯是增长最快的。
中农普惠的发起人之一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在农村已有了60多年的市场业务沉淀,但如何在实际过程中去解决农民缺钱的痛点,怎么通过金融的方式来增强和农户之间的黏性,仍困扰着他们。
金融
对农民缺钱的痛点,孟金龙感同身受。
春种夏耕秋收,投入和收获时间上的延迟,往往给农户带来资金缺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营农机的市场,慢慢被私营撕开了垄断的口子。孟金龙看准了这个机会,进入这个市场。客户赊账和如何要账的问题常常横亘在孟金龙面前,“我们经常一垫就是好几千万”。而这些钱,经常一被占用就是三四年,孟金龙有些无奈,直到现在,还有没还上的钱。他想过各种办法:直接去现场拖过车,也打过官司,“执行就要三年”,“效果都不怎么好”。
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农村目前只有30%的农户能从银行获得信贷服务。
这些痛点,是在年上半年进入到宜信租赁团队视野的。想出的具体模式是:宜信将购机款先支付给农机经销商。农户缴纳不低于20%的首付比例,剩下的欠款,再分期进行支付。
论证从年上半年开始,用了半年的时间,当年9月份新服务“宜信租赁”进入市场。彼时,在市场上,厂商系占据着农机租赁市场的半壁江山。他们大多只针对自己的品牌租赁。人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和新兴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建立信任。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银行是更专业的,但更被信任的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一个种田大户,也最多才可获得20万的额度。在动辄上百万的机械化农机设备面前,这显得微乎其微,更何况,一堆繁苛的手续下,这个钱最后往往是贷不到的。
推广不易。最开始扩展这块租赁市场时,宜信租赁农机业务部石家庄分中心的林强压力大到睡不着,瘦了20斤,常常失眠,天天晚上给农机业务部中原区的负责人李朋打电话,探讨业务怎么开展,和石家庄分公司的同事聊以前是怎么做业务的,特别迷茫,头发一绺一绺往下掉。
压力的另一头来自于经销商的不信任。年,农机经销商孟金龙开始和宜信租赁合作农机融资租赁。一开始他并不相信,害怕被骗,害怕钱没给自己打过来。见到李朋时,也半信半疑,没敢合作太多,做了万的额度。
李朋回忆,一开始给一个经销商做业务介绍时,他仔仔细细给对方介绍流程和模式,对方听完就开始骂,“你赶紧滚蛋,骗子”,自己没来得及多解释,就被轰走了。现在,这个经销商已经和李朋建立起深度的合作关系。
随着和宜信租赁合作的深入,孟金龙发现,“回款各方面都还行,挺快的”。合作渐渐涵盖了福田、雷沃,还有其他马铃薯设备。信任慢慢被建立。孟金龙的农机设备年销售额,也从一开始的几百万,增长到2个亿。从年拓荒至今,全国粮食主产区的20多个省,都能享受到宜信农机租赁的服务。
在一个传统信用体系薄弱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建立信用信息的过程。
宜信租赁团队在实践中会记录下合作客户的信用记录,想出激励方法,“如果按时归还,后期我们会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对这些人,会发牌照,登报纸,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一种诚信的体系。”
毛芳竹是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总经理,他说,“我们现在已接入央行征信,通过融资租赁,用户的整个融资行为都可以通过央行系统看到。我们前期做信用教育时就要和他说,把信用建起来。建立后,维护一个好的信用记录,才能进一步释放信用价值,银行也好,其他机构也好,就愿意借给他们钱了。”
截至年9月底,获得宜信租赁“诚信之家”和“诚信伙伴”称号的农户已近家。
宜信租赁自年起启动“诚信之家”用户评选,在农机融资租赁用户中筛选信用记录和履约状况优异者,授予“诚信之家”荣誉称号并印在了《农业科技报》上。
在农产品最终收获、进入市场前,对一个职业农民来说,意外太多了。这里并不缺少天灾人祸的故事。今年,在承租设备外,宜信普惠找到了博诚保险,谈成合作,专门设计出一个险种,承租人出现大病和意外,都会有一个赔付。保险是免费的。
李朋、林强那里,有很多农户通过金融手段实现朴素梦想的故事。一个山东的合作社,是专门搞秸秆回收业务的,由于想要贷款金额太大,从银行贷款失败,又因为大家大都不看好秸秆业务的前景,融资四处碰壁。
李朋接收到他的诉求后,调研了3个多月,借鉴其他地区的数据,预估这个行业的市场前景、容量、厂家的利润率,也包括客户个人的信息。
李朋被客户每年用将近万左右的钱给家人买保险所体现出的风险把控意识所打动,决定合作,供给他万的额度,添置打捆机,以融资租赁的方式。
十几台、几十台,再到一百几十台,李朋见证了这个小伙子这几年业务上的腾飞,现在那个客户已成为山东省有名的职业秸秆经纪人。
一个安徽宿州的客户让林强印象深刻。过去这些年,这个客户把过去赚到的钱,都投到一块地上,盖起了厂房,储存粮食,投了多万。没有固定资产,意味着银行贷款这条路被堵死了。在张家口当地的包地大户里,充满着挥金如土的气息,街上开路虎的比比皆是。和他们不同,林强发现,这个客户特别务实,把钱都用来做实事。粮食生意流水一年有0多万,所赚都复投到了经营上。用比传统金融机构更灵活的考察方式,通过综合考虑,林强当时给这个客户办了37.8万元烘干机设备的租赁。
这两年,当地的烘干机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他一直是林强稳定的客户之一,合作的累计交易额已近一百万,没有逾期还款的情况。
农户缺钱的问题解决了,在实际过程中,宜信普惠也有自己的困惑。年冬天,毛芳竹在下乡考察时,发现和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水稻插秧机的一个客户,种的水稻很好,但卖的时候不行,在帮客户找销售渠道时,销售平台提出要求:想溯源这个农户种植过程中的数据,用以保证在售水稻的质量。
毛芳竹想,假如有一个更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可以接入设备,监控整个生产流程就好了,这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赋能,减少流通环节的信息壁垒。
可以固定种植数据,记录种植过程的中农慧种地软件,开始进入宜信的视野。
宜信的模式,也让困扰中农集团很久的问题:怎么通过金融的方式怎么增强和农户黏性,找到了一个答案。
年,宜信和中农控股开始合作,联合成立中农普惠,想通过金融的手段,把产前、产中、产后打通,盘活销售渠道。
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总经理毛芳竹
供应链
4月播种,6月中耕,8月收获,和市场对接的销售渠道,看起来是漫长链接中的最后一环。对大部分农户来说,这最后一环并不容易。
尽管是当地种植的大户,孟金龙也常常会有一种无法掌控马铃薯价格的无力感。孟金龙今年种的“希森6号”,能卖到0.64元每斤,这和当地其他农户相比,已经是还不错的价格。但孟金龙觉得,在现有市场上,价格被土豆贩子控制。“他们高兴了就收你的,不高兴就走了,不收你的。”在孟金龙看来,种地像是一种赌博,“今年这个东西价格好,明年那个东西价格好,这就像押宝一样,也是运气。”尽管有软件的辅助,在中国现有的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下,大多数农民仍没办法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
过去几年,马铃薯的命运在国家政策的变动下,大起大落。这个在一万年前就被南美安第斯山脉原住民采摘的作物,曾在漫长的岁月中,帮人类抵抗饥饿。
历史上,一场土豆疫情就让爱尔兰出现大面积饥荒,数百万人逃到美国,其中就包括美国总统肯尼迪、里根的先祖。
年起,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和它的种植者,迎来命运的转折。主粮化后,各地兴起一窝蜂种马铃薯的高潮,市场很快饱和,价格又开始大跌,形势今年看起来仍不乐观,信息壁垒仍挡在农户的致富梦想前。
民丰的李文义认同种地是赌博的比喻。选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多。“现在淀粉厂属于面对市场剥削性的要价,正好赶在那个节骨眼上,大家货都销售不了,再加上环保比较严格,能开淀粉厂的不多,所以淀粉厂的价格就特别低,农户不卖给它就得扔。一进淀粉厂肯定赔很多钱,但不进淀粉厂又卖不了。”李文义说。
李文义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乌兰察布种马铃薯四百万亩地,从一百亩到五十亩的人到处都是,这些人从哪里得到信息和反馈、在哪儿发布信息、有谁能从他们这里买货,非常受限制。”
在“大土豆一卖,小土豆往淀粉厂一拉”的传统格局之外,李延秋所在的河北广聚,开始琢磨出更细化的分类:“没冻的,租库大概存0吨;小薯再分,把大青头子和机械伤的,做削皮;2-3两的,可以专门卖出做进出口外贸的;实在没利用价值的,再进淀粉厂。”
32岁的李延秋从不掩饰自己对种植马铃薯的喜欢。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