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国酒质量认证全面启动放心好酒指日可待
TUhjnbcbe - 2020/6/15 16:38:00

国酒质量认证全面启动放心好酒指日可待_酒类专题_产业经济


观察:消费者渴望“放心好酒”


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因此就多了一份保健的含义。但有着多年酒瘾的殷先生却说:“我现在对酒已经没有多少怀念了。因为现在的酒没有以前好喝了。更可恨的是怕出问题,连喝都不敢喝了。”


而有殷先生这样感觉的还不在少数。尤其是来近几年,全国各地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若干起被查处的制贩假酒案件,不但屡禁不止,反而涉案金额越来越高。而一些不具备生产许可条件的企业,甚至是一些生产条件合格的企业,利用以降低产品质量,减少成本的方法,低价倾销,导致市场混乱,消费者受到严重伤害。


能喝到放心的美酒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一种奢求。当殷先生得知,国家最近正式推出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只要是经过认证的酒,就可以尽情地喝。他显得非常兴奋,他说,国家办了一件大好事,解决了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调查:认证工作势在必行“放心好酒”指日可待


由于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是企业通过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向消费者证明产品质量等级的认证活动,参照了全球食品行动计划(GFSI)及欧盟国家食品生产商、大型零售商认可的认证标准,有效地与国家标准接轨,企业纷纷表示,这不但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互信的有效方法,也是企业获得走向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品牌企业作为酿酒行业的引领者,其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质量要求,在生产成本上与小企业相比,不占优势,而普通消费者不具备科学鉴定的能力。因此他们对认证纷纷表示,只要是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能科学判断产品优劣,他们都会积极参与。


他们还表示,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使企业自主建立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HACCP体系,将进一步促进酒类行业安全质量水平的提高。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东风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在回执中,还就认证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但也有一些企业和机构持有不同的态度。


态度一:漠然,认为搞与比搞无所谓,持这种态度的以第二集团企业为主,但也不乏知名酒企;


态度二:闪烁其辞,这以第三集团企业为主;


态度三:惶恐不安,认为国家此举无疑是给企业雪上加霜,企业将无法生存,这以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主。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消费者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果只有少数几个大型品牌企业参与认证,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产品种类自然也比较单调,显然不能满足多个层次的消费需求。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些企业的忧虑逐渐浮出水面。


第一,有些企业从企业自身角度考虑,认为企业的生产条件与认证所要求的距离很大,而资金上又有些困难。好在企业的产品在某些区域市场的反映还不错。反正不是强制性认证,还不如把钱话在广告上,至于参加与不参加,无所谓。


第二,现在酒类的认证有很多,除了国家已经推行的各种体系认证,还有各种协会和机构所推行的各种产品认证,让企业目不暇接,也不堪重负。


第三,目前有些机构推行的产品认证缺乏权威性,当消费者明白之后,对企业的声誉影响很大,但如果不参加,影响也很大,无非是早晚的问题。总之,参加产品认证相当于饮鸩止渴。


第四,既然我们已经经过了ISO9000和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已经足以说明,我们的产品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就没有必要在参与什么产品认证了。


综上所述,这些企业所关注的,主要还是企业本身的利益,而对消费者,他们则讳莫如深。酒类产品是特殊的消费品,消费者对酒的消费不理性。而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有些企业始终坚持以各种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方式赢得市场口碑,而一些企业就借助消费者的这一特征,投机市场。


有一位企业的负责人坦言,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犯罪的欲望,因为他要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遵纪守法能永远使他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他肯定老老实实做一个“合法公民”,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守法的活得逍遥自在,守规矩的反而被规矩束缚。就好比白酒的“5毛钱税”,国家本来是要通过税收杠杆,调整和优化白酒行业的产业结构,结果却适得其反。所以企业追求的是想方设法规避法律约束,而不是不努力做到不违法。


因此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被媒体暴光的假奶粉事件,有*粉丝事件,巨能钙事件,年份酒事件,啤酒甲醛超标事件……


然而消费者终究不等于傻子。企业单靠广告撬动市场,赢得消费者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面对一件件被揭开面纱的食品安全黑幕,消费者的理性已经觉醒。不仅为这些心存侥幸的企业捏一把汗。


再者,所谓的认证现状混乱,其实是有待商榷的。全面建立和实施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认证制度,是我国对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履行的承诺。国务院专门设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并于2003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为我国认证认可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提供了法律保障。


《条例》明确规定:所谓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饿合格评定活动。所有的认证机构必须是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所有的认证活动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


如某酒种的A级认证,地方名酒认证等等,琳琅满目,漫街叫卖,假借各种名义乱评比,乱发牌子。这些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各项规定。而这些行为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或选择商品的时候,更加地无措和茫然,从而导致新一轮的市场信誉危机。


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消费环境。安全、优质成为消费者的也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所首选的标准。而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作为国家正式批准的酒类产品认证活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国家标准,将酒类产品评价为优级产品、一级产品、二级产品,为消费者的购买科学鉴别提供依据。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介绍,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实施,并非政府的行政干预行为,而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通过市场市场机制规范产业发展,使消费者充分享有消费的知情权。


国家已经推行的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目前在食品行业强制推行的QS认证,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认证。而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是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好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检测和监督。好的体系不一定就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而消费者最终所需要的只是企业所提供的优质的产品。


认证是向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调查中发现,关于企业通过认证后,是向品牌还是向产品发证,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有些企业认为,向品牌发证,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企业采取多品牌发展战略,一个企业拥有多个品牌,即使是对品牌进行颁发证书,企业的负担也很重。


而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所认证的核心是企业的产品,而消费者依据认证标识购买的也是企业的产品,因此就只能对产品颁发证书。根据《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的精神,产品认证与品牌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品牌下有若干个产品品种,产品认证也可以对品牌进行认证,这显然是对产品认证的一种误解。


随着我国酿酒工业的快速发展,酿酒工业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供求失衡的局面,酒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在市场肉搏鏖战中拼命地寻求各种保护,将各种认证标识包括ISO9000等作为企业宣传的资本,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应该可以理解。


国家通过认证制度的实施,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引导消费者消费已经通过国家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优质商品,就是希望消费者能逐渐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和能力。预测:空前的行业大洗牌由于《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依据的是国家标准,所有酒的质量等级标准实行的国家统一标准。而且《规则》中对企业的生产卫生条件的食品安全控制能力也做了十分严格规定。


预言,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活动的实施,预示着理性消费时代即将到来,企业所有的虚假宣传、恶意高价炒作的行为将不在对消费者构成影响。因此,它必然导致酒类行业空前的大洗牌,通过认证,企业才算是拿到了市场的入场券,入堂高坐;不能通过认证标准的检验,只能落得赶出门外的尴尬结局。管理不善而出现的种种酒类安全黑幕,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知情权缺失,给一些不法酒类生产经营者以巨大的投机空间。


而一些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置消费者利益与不顾,降低生产成本。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实施,通过一种让消费者认可的方式,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从而使消费者享有明白消费的权利和消费的主动权。不管你的企业历史有多么悠久,你的文化底蕴有多么深厚,规模有多么大,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就象是一记生死帖,一切都将由消费者来评判。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酒质量认证全面启动放心好酒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