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茜草科)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相信大家看到这首诗后便知道说的是栀子花了吧。栀子花开了,像是白衣少女,亭亭玉立。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近栀子花的世界吧。
拍摄时间:年5月30日
拍摄地点: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
识别特征:
(1)灌木,通常高1米余。
(2)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形状和大小常有很大差异,通常椭圆状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5-14厘米,宽2-7厘米,顶端渐尖,稍钝头,上面光亮,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
(3)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萼全长2-3厘米,裂片5-7,条状披针形,通常比筒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筒长通常3-4厘米,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
(4)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长2-4厘米,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于肉质胎座上。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部和中部;越南,日本也有。生山野间,也有庭园栽培。
注:摘自中国在线植物志
药用价值: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本草集锦:
(1)《本经》:味苦,寒。
(2)《别录》:大寒,无*。
(3)《医林纂要》:苦酸,寒。
注:摘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药方集锦:
(1)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2)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3)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4)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5)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6)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7)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8)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9)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编者寄语:栀子花开的季节,仿佛一直和毕业季有着不可言说的关系,空气中氤氲着栀子花的淡淡香气,每一个即将离开学校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其实在我看来,栀子并不是伤感的,它纯洁的花瓣让人瞬间感到心旷神怡。愿每一个即将毕业的人,能像栀子花一样,一直保持纯洁,做最好的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