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关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猪生产的探索
TUhjnbcbe - 2020/12/19 21:48:00

导读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余种中草药被利用制作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绿色”特点使其在发展无抗养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

(图片来自网络)


  

纵观抗生素类药物在畜牧养殖业的使用已久。在高密度规模化养殖下,动物机能的下降造成了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市场商业化不断促使饲料加药、超范围用药、没病用药而产生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造成畜牧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严重威胁畜牧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警觉,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流行一种无抗养殖方法,即在动物养殖环节不使用抗生素类等药物。

据我国文献记载,在古代就已出现将中草药饲喂动物的先例,并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随后其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之一。截止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余种中草药被利用制作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人们称其为天然“绿色”添加剂。正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绿色”特点,使其在发展无抗养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1.1 概念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以遵守传统中医理论,结合中草药特性、现代动物营养学、动物饲养学为基础而研制的天然饲料添加剂,以满足动物养殖生产需求。

1.2 特性与分类

1.2.1 特性

作为我国特有产物,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孕育了中草药的悠久历史。中草药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用价值,也正因如此,中兽医利用其能够双向调节、整体调控的特点,结合“一法多方”原则,配制出具有标本兼治的饲料添加剂。

1.2.2 分类

按功效分为补气类(黄芪、*参、甘草等),行气祛瘀类(木香、香附、陈皮等),开胃助食类(山楂、神曲、麦芽等),芳香化湿类(佩兰、藿香、茯苓等),清热解*类(双花、鱼腥草、大青叶等);按用途分为免疫增强剂、疾病防治剂、抗热应激剂、增食催肥剂、催乳剂等十一类;按组方分为单味、复方、中西结合三类饲料添加剂。

1.3 生物学功能

1.3.1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中草药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包含多糖类(黄芪多糖等)物质、苷类(人参皂甙等)物质、挥发油类(大蒜素等)物质、生物碱(小檗碱等)和有机酸(马兜铃酸等)。夏新山等在饲喂含中草药剂饲料的猪血中发现了血清总蛋白测定(TP),白蛋白(ALB)含量增加现象。谢红兵研究发现,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中补体浓度起到提高作用。同时部分中草药还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形成良性循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1.3.2 防治疾病

动物机体内部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可经过白术、黄芪、黄连等诱导产生,利于机体内部微生态循环,帮助机体抵抗病原菌的侵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清热解*类中草药不仅能够抑制病原微菌生长,还能够增强细胞和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抗原反应与淋巴细胞间的相互转化,调解机体免疫反应,起到消炎作用。李雪等研究发现,中草药复方制剂能够显著抑制猪蓝耳病的感染。

1.3.3 提高抗应激能力

清热解*类中草药亦能增进动物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活动的功能,阻止或延缓机体抗应激反应。效梅等通过让鸡采食添加了中草药剂的饲料后发现,鸡在高温条件下,适应能力增强。

1.3.4 无残留,无抗药性,无*副作用

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多呈天然有机态,生物活性强,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再分布,几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能够减少动物源性食品污染,可长期使用。

1.3.5 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

饲料营养可通过中草药富含的有机酸、微量元素等调配平衡,调节胃肠内pH值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魏传德等以0.5%日投料比,将麦芽、大蒜、陈皮等混入,发现了对照组料重比明显高于试验组,饲料利用率提高15.99%,每千克增重成本降低2%~14%,差异显著。

中草药部分成分亦会作用于肌、乳等处。张先勤等通过试验证明了,中草药添加剂对肌肉贮存损失水率显著下降(P<0.05),熟肉率提高(P>0.05)。部分中草药与激素相比,对机体具有类似作用,如具有雄激素样作用的中草药有人参、虫草、淫羊藿等。龙翔等通过每天饲喂生猪含有淫羊藿、川断、玄参等组成的12g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发现试验组公猪精液品质提高。

1.4 几种精专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辽宁省阜新某农牧有限公司研发的几种精专型中草药添加剂:

芪黄正气散(生长猪通用):柴胡、神曲、当归、首乌、藿香等十六味中药组成,养血安神、疏肝利胆、利于体内微生态系统,防治发热性及混合性感染。

健脾止泻散(乳猪仔猪专用):炒白术、炒当归、制首乌、焦三仙、板蓝根等十五味中药组成,助食消化,助增重,提高抗应激能力,防治毛囊性疾病。

双黄双青英术散:黄芪、大青叶、黄连、青蒿、藿香等十五味中草药组成,清瘟败*,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对发热性疾病具有防治效果。

催情保胎散(生产母猪专用):益母草、紫苏、白芍、淫阳霍、黄芩等十五味中药组成,促排卵,孕体着床,预防隐形子宫内膜炎等。

清热催乳散(哺乳母猪专用):黄芪、白术、黄芩、苍术、王不留行等十五味中草药组成,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母乳质量,防止下痢,提高生殖系统性能。

芪英银翘青干散:茯苓、牛蒡、青蒿、柴胡、甘草等十三味中草药组成,保肝壮脾,凉血祛湿,提高猪群免疫功能,预防疾病。

1.4.1 母猪机能的调理

除优化母猪基础营养的同时,可分阶段加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进行调理,提高母猪产能。后备母猪(体重74kg),施以催情保胎散1%拌料,用10天停5天,2个月投料总计kg,催情保胎散药总计1.2kg,母猪体重增至kg,每天增重约0.85kg,配种成功率超85%。母猪产前期45天,施以芪英银翘青甘散1%拌料,用10天停7天,起到预防疾病之功效。母猪产后期30天,施以清热催乳散1%拌料,抗菌消炎,促进恢复母猪机能,活络催乳、提高母乳质量,亦可同时施以芪黄正气散1%拌料,饲喂20天,起到调整肠道微生态系统,防治便秘等功效。

通过分阶段调理后发现,母猪产程缩短,仔猪整齐度良好,哺乳力较强,仔猪发病率较低,未见有蓝耳病、断奶仔猪衰竭综合征,猪体抗病力增强,能够少用药、不用药。

1.4.2 猪瘟病的防治

辽宁义县某养殖场孕备母猪60头,仔猪(体重约为25~50kg)头,产房母猪15头,崽猪头。孕备母猪群、仔猪群全部出现疑似猪瘟病症。全场猪群施以双黄双青英术散精准投喂:母猪g/d(6kg饲料/d×2%);仔猪40~80g/d(2~4kg饲料/d×2%)。9天后,母猪仍有病态,部分仔猪仍有采食量少、尿黄、发呆等明显症状。

调整双黄双青英术散用量增至母猪g/d,仔猪50~g/d。加量7天后,病猪群不再扎堆,采食量增加,状态不断好转。经不断清除发病猪,隔离、消*,剩余病母猪25头,病仔猪20头,无新增淘汰母猪,瘟病有所控制。

双黄双青英术散剂此次抗瘟效果康复率达:母猪58%;仔猪率86%;产房母猪,崽猪未发病,其血清学检测猪瘟免疫抗体阳性率高。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做到合理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未病先防,潜伏期不发病,治疗疫病具有效果。受病猪采食量影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计量要得到保障,以求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存在问题

2.1 中草药剂作用机理不明确

中草药作用于机体的多标靶性,机理研究尚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草药的复杂成分,甚至复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相互影响或发生变化。

2.2 缺少统一检测标准

产自不同季节、地区,不同储藏方式、炮制方法等因素影响,中草药有效成分存在差异,其用量直接影响疗效,配方剂存在配伍禁忌,对药效无法进行准确评估,对质量无法进行掌控统一。

2.3 中草药价格不稳定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其产量与质量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气候条件、自然灾害、人工成本增加、市场需求量波动等因素影响,致使中草药原料价格会出现不稳定。

3 推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思路

3.1 大力推广应用

常期化抗生素等用药对动物机体造成免疫器官损害,肠道微生态失衡,随着用药量的不断增加、种类增多,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因而兽药残留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随着无抗养殖时代的到来,随着国家农业部门于年、年相继印发的《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农业农村部第号公告的发布,为中草药代替部分抗生素作为饲料发展拓宽了道路,加快了进程,使其更具有无限广阔前景。为了能够确保畜产品安全,无抗养殖饲料中的“减抗、替抗”已成为了最初起点,亦是重中之重。坚持秉承传精、守正、创新的观点认识中药、天然植物营养源,选择上乘原料,真材精细制作,辨症施治,研发以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适中的中草药为原材料的合理组方,为无抗养殖中“减抗、替抗”做好相关技术科研储备。

3.2 加快中草药剂合理使用的标准体系研究

中草药组方复杂,并非简单罗列堆积,需要根据各味中草药性和需求进行炮制配伍。也正因其复杂性,要避免因乱用滥用中草药,导致的*副作用。因此仍要积极结合药理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深入细致的研究中草药作用机理。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统一标准,对中草药组方进行安全性试验评价,供研发者有规可循,提供合理使用的科学依据,早日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3.3 勇于创新,实现价值最大化

①融入微生物发酵工艺,通过发酵来破坏中草药细胞壁,使其有效成分得到最大化释放,提高修饰药物活性,降解大分子物质,节约原材料。②丰富精化生产工艺,利用经分离、提纯等得到的有效物质来提高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率,避免因不良运输条件和中草药应用量大而导致的中草药添加剂适口性改变。③积极研发特异性、精专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对动物养殖中的某些特定需求,如调配出香味型、浓缩型、抗氧化型等。

3.4 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抗生素的停用,短期内可能造成动物疾病多发,养殖效益下滑,养殖业生产水平降低,畜牧养殖业总体抗生素使用量无明显变化,其原因在于饲养环节治疗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激增。坚持充分利用中国独有的瑰宝———中草药,建立防治一体,“中西医并重”的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提高猪产能,同时配合采取严格控制养殖环境条件卫生、充分注重动物机能保健、动物营养调配等辅助措施,吸取国际上无抗养殖成功经验,如丹麦猪无抗养殖的成功先例,结合自身国情,尽快恢复养殖效益,坚定信心,助力全面禁抗。

 

本文由“无抗圈”编辑整理

往期推荐

饲料禁抗后,养殖者该如何应对未来的肠道问题?

欧美饲料禁抗实践与启示

印遇龙院士谈饲料安全:生产无抗饲料,推广中药农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猪生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