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方诊疗杂谈系列十四牛皮癣不再是顽疾
TUhjnbcbe - 2021/2/27 19:52:00
春风十里相约国博话交通走向世界名 http://www.weixiannet.com/znjs/9029.html

“圆机活法,才能天马行空”

作者简介:张学海,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治医师,年年底开始接触经方六经辩证,师从毛进军教授、鲍艳举博士,效法欧阳卫权主任、、沈绍功先生的沈氏女科、马家驹博士等当代经方名医大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儿科、妇科、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尤其是在儿科呼吸、消化、皮肤;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增生、肌瘤;皮肤科牛皮癣、湿疹、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等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疗效。

本案原创:张学海

整理:李慧聪郝慧婷(排名不分先后)

整理人简介:

李慧聪,女,40岁,毕业于河南省张仲景国医大学,中医执业医师,执业中药师,师从于国医大师张磊的弟子刘火建(中医脾胃病专家),悬壶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中医胃肠病专科15年,热爱伤寒,执着六经,擅长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胃肠病,女科病,儿科病等。

郝慧婷,女,34岁,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专业(含中西医方向)本科。年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从事综合内科临床工作。年初工作调动至内医院儿科工作。同年9月至内蒙古包钢三院新生儿重症进修学习6个月;年-年期间跟随赵鉴秋老师学习小儿推拿,脏腑点穴的技能。

病案分享

姚某,男,34岁,年8月23日初诊。

主诉:全身皮肤皮损伴瘙痒1年。

01现病史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泛发皮损、色淡暗,皮损部位皮肤角化,有鳞屑,瘙痒剧烈,四处求医,医院正规治疗,花费达5万元,病情有减轻,但无法根治,自从得了银屑病以来,患者非常痛苦,性格急躁,患者是我同村人,偶然间看见我在朋友圈发的治愈银屑病的案例,故前来一试。

刻下:怕风,无汗,身不痛,口不干不苦,口渴喜冷饮,乏力,纳差,无腹痛腹胀,大便偏稀,1-2日行一次,小便调,眠可。舌淡胖苔白略腻,舌下脉络瘀血,脉浮紧

02诊断

西医诊断:银屑病(牛皮癣)

中医诊断:白疕

03诊疗思路

患者周身皮损,瘙痒剧烈,怕风,无汗,脉浮紧,属于太阳表不解挟湿,治当微发其汗;

患者体瘦易乏力、纳差、便较稀,舌淡胖齿痕,苔腻润滑,属于太阴痰湿中阻;

口渴喜冷饮,舌苔滑腻稍有浮黄,属湿郁化热之象,可辨为阳明经证。

患者患病日久,痰湿最易凝滞气血,造成痰瘀互结,耗损阴血,故而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挟血瘀、血虚,予调营解肌,养血润燥,清热止痒。

04治疗经过

疏方:桂麻各半汤加味:

处方:桂枝15克,麻黄10克,白芍20克,赤芍20克,生甘草10克,生姜30克,大枣4枚,杏仁10克,当归15克,生地30克,茯苓30克,生何首乌20克,白鲜皮20克,丹皮20克,蝉蜕10克(后下取轻宣之义)苦参5克。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当归芍药散加减,桂枝麻黄各半汤轻发其表,调和营卫,当归芍药散加白鲜皮,何首乌,蝉蜕,苦参,养血祛风润燥。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剂组成: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白癣皮苦、寒,具清热解*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风、恶风、风疮、疥癣……。”《神农本草经》:“主头风……女子阴中肿痛。”

蝉蜕……李时珍云:“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药性论》:"治热*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滇南本草》:"凉血,解热*,疥癞,脓窠疮*。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痰*。"

何首乌味苦微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精血,截疟,解*,润肠通便之功效,《本草备要》何首乌苦坚肾,温补肝,甘益血,涩收敛精气。添精益髓,养血祛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强筋骨,乌髭发(故名首乌),令人有子,为滋补良药。气血太和,则劳瘦风虚、崩带疮痔、瘰痈肿诸病自已(营血调则痈肿消。赤者,外科呼为疮帚)所以何首乌可用于病机为血虚风燥,肌肤失痒的各类皮肤病。

2诊:-09-01

瘙痒减轻,皮损色较之前稍淡,口渴、怕风减轻。大便日一行,成形偏稀。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8克,白芍20克,赤芍20克,杏仁10克,生姜20克,干姜片20克,大枣4枚,生甘草10克,当归15克,生地30克,生何首乌15克,白鲜皮30克,丹皮25克,蝉蜕10克(后下取轻宣之义)全蝎3克(冲)。

全蝎,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通络止痛”功能,该患者慢性病程,久病入络,故加用全蝎搜风剔络。

此后均以该方为主方加减调理49剂。

10诊:-11-07

脉弦细,舌淡苔白略厚。无恶寒、无汗,大便日行一次,偏稀。皮疹消退大半,头部略痒,腰部留有稍许皮损,轻痒。

辨方证为:桂枝新加汤

处方:桂枝15g白芍20g赤芍20g炙甘草10g*参15g生姜20g大枣4枚干姜片15g苍术10g金银花15g紫草20g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此方共服用14剂。

桂枝新加汤是《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上方中加入干姜,苍术健脾燥湿,荆芥,防风,蝉蜕祛风止痒。

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痈。

《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本草纲目》:"治斑疹、痘*,活血凉血,利大肠。"

13诊:-12-11

微恶寒、皮肤散在新发皮疹,色红,瘙痒。脉弦细,舌淡红苔白腻。余无特殊。

辨方证:麻杏薏甘汤加味

麻黄10g炙甘草15g生薏苡仁30g杏仁10g苍术15g白鲜皮15g紫草15g白蒺藜30g荆芥10g防风10g地肤子30g大青叶30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分服

麻杏苡甘汤

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湿病篇》,是张仲景治疗风湿所致周身疼痛的有效方剂,原文曰:“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上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白蒺藜活血祛风止痒

地肤子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疥癣,阴部湿痒。《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大青叶清热凉血消斑

14诊:-12-23

皮疹变淡,瘙痒明显减轻,舌淡苔白略腻,脉沉弦细。

处方:麻杏薏甘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麻黄15g连翘30g赤小豆40g桑白皮20g杏仁10g生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生薏苡仁30g紫草15g白鲜皮15g白蒺藜15g萆薢15g大青叶30g赤芍20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伤寒论》第条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

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治太阳阳明合病挟表湿

患者到此为止,银屑病痊愈了,仅遗留腰部3个黄豆大小皮损,色淡,无瘙痒。患者服用了三个月的中药,确实喝不下去了,遂停药,嘱患者忌食酒、辛辣刺激、海鲜。

年2月25日,患者因过年忌口困难,腰部遗留皮疹色变红,瘙痒,前来复诊。刻下脉弦滑、舌红苔白腻。

处方:四逆散合麻杏薏甘汤加味

柴胡15g赤芍15g枳壳15g生甘草10g麻黄10g杏仁15g生薏苡仁45g紫草15g萆薢15g白鲜皮15g丹皮20g丹参15g金银花15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服用。

腰部皮疹从肝论治,舌红苔白腻为肝郁脾虚湿蕴,选用四逆散加麻杏苡甘汤加味,

《伤寒论》:四逆散

处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四味,捣筛为细末。

《本经》中记载萆薢:味苦平。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此处的恶疮不瘳,指较难治愈或反复发作的皮肤疾患,或溃破流脓,久不收口,皆多与湿邪相关。故选择萆薢合薏苡仁、紫草以利湿祛浊,且无苦寒败胃之弊。

此方共服用14剂,皮疹消退痊愈。

为了保持医案的真实性及治疗的有效性,笔者在年1月28日打电话让患者过来复诊,患者自诉近一年,戒酒、海鲜、火锅等辛辣刺激,偶尔吃个牛肉拉面。腰部皮损皮损较一年前增多,色淡,稍痒,头皮略痒,余部未见新发。

05结果

心得体会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难治且极易复发的皮肤病,属于免疫性疾病性。俗称“牛皮癣”。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轻者可表现为几个银币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块,重者也可以全身皮肤受累。中医认为牛皮癣的主要病机为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而成,初发者常因热盛生风,风盛化燥,为血热风盛;久者阴血已伤,*热未尽,肌肤失养,为血虚风燥;银屑病多郁热,易形成湿热,为风热兼湿或湿热化*;或肾阳不足易夹寒,为风湿瘅滞等。

本案思路解析:患者皮损瘙痒剧烈,恶风,脉浮紧,均说明存在表证。《伤寒论》从表论治身痒,如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从该患的舌、症来看,存在外邪入侵,但正气虚弱,且痰湿壅滞,未能驱邪外出,故而正邪交争于表,郁而化热,欲解而不能解,欲汗出而不得汗出,故身痒,辨六经当属太阳表证,此时治疗当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势利导地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使身体得以微汗出,而达到表解邪散痒止的目的。

而患者体瘦易乏力,舌淡胖苔滑腻,存在太阴里虚,内不足需以桂枝汤扶正,协以麻黄汤小发其汗,不至伤正。表证解后着重于调制本虚,患者平素脾虚,湿浊内生,需外透内化,即表里双解,故而选用麻杏苡甘汤;当湿浊日久郁而化热,湿热蕴结,瘀热在里,也可引起身痒,此时需清热利湿,佐以宣透。选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该方为解表清热,利湿退黄,该案周身皮损与黄疸病机相合,均为内郁越发于表,故可异病同治。

本案用桂枝新加汤的思考:桂枝新加汤其治在桂枝汤调和营卫基础上,加重芍药剂量以养营血,加人参以补卫虚。妙在加重生姜一味,乃借其辛散之力而走于外,令全方之益气养血作用达于体表。

张学海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诊疗杂谈系列十四牛皮癣不再是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