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很重要
感冒虽不算什么大病,但不注意防治可能引发其他多种疾病,所以有人称感冒为"百病之源"。
本病重在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一)合理膳食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加水适量,煮沸热饮。姜枣薄荷饮∶薄荷3克,生姜3克,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毫升,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克,菊花3克,芦根10克。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薄荷梨粥∶薄荷3克,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克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鲜鱼腥草30~60克,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克,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克,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绿豆60克,生甘草(布包)6克,生薏米20克,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二)药物预防
本病在流行季节更要积极防治。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尤当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易患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并服用防治方药。
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5克);夏令暑湿当令季节,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1.5克,鲜者用量加倍);如时邪*盛,流行广泛,可用贯众、板蓝根、生甘草煎服。此外,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加热熏蒸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做空气消*,以预防传染。
对于成人可以应用以下方法∶
(1)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煎服方法∶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剂为宜。
(2)药物组成∶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功能∶解*清热。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者。煎服方法∶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剂为宜。
(3)药物组成∶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功能∶清热宣肺。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者。煎服方法∶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剂为宜。
(4)药物组成∶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功能∶健脾化湿。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煎服法∶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剂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感冒流行期间可连服3~5剂。
对于儿童则应用以下方法∶药物组成∶藿香6克,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功能∶清热消滞。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煎服方法∶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剂为宜。
(三)适量运动
通常掌握"三、五、七"的运动是安全有效的。"三"指每天步行3千米,时间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至少有5次的运动时间。"七"指中度运动,即运动到年龄加心率等于左右最恰当。当然也有个体差异,请适当掌握。运动不可过度,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或意外。早睡早起,加强室外活动、锻炼,多晒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提高抗病能力。运动养生中的"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也都有以增强肺脏功能为目的的部分。
(四)心理平衡
关键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感冒发生也常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因而做到心理平衡.是预防感冒的一种最好的养生方法。
预防感冒"十字歌"∶
开∶黎明即起,开窗透气,室内清新,防感真谛;洗∶温水刷牙,冷水洗脸,热水洗脚,助您入眠;漱∶盐水漱口,早晚一次,口腔卫生,杀菌固齿;饮∶姜末红糖,开水冲泡,睡前一勺,可防感冒;呼∶身体站正,两臂平伸,深呼十次,吐故纳新;搓∶两掌伸直,对搓发热,按迎香穴,防感一术;摩∶上星风府,两个穴处,勤作按摩,酸麻为度;熏∶陈醋熏室,早晚一刻,杀菌消*,流感逐出;穿∶入秋渐凉,莫急添裳,适当秋冻,耐寒防感;练∶清晨出走,锻炼身手,增强体质,安度秋冬。既病防变怎么弄
(一)风寒束表治法∶
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败*散加减。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加减∶表寒重者,加麻黄、桂枝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咳嗽加杏仁、浙贝以化痰止咳;若风寒夹湿,加厚朴、苍术、陈皮以祛湿;夹痰浊者可加二陈汤以温化痰湿;夹气滞者,可加香附、苏梗以行气;夹食者加保和丸以消食导滞。
(二)风热犯表治法∶
辛凉解表。
方剂∶银翘散加减。
组成∶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加减∶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以清利头目;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浙贝、栝楼皮以止咳化痰;咽喉红肿疼痛较甚者,加板蓝根、马勃、玄参以清热解*利咽;夹湿者,加藿香、佩兰以芳化湿浊;口渴甚者,加生地、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三)暑湿袭表治法∶
祛暑解表。
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组成∶香薷、鲜扁豆花、厚朴、银花、连翘。
加减∶暑热偏盛,可加黄连、山栀或黄芩、青蒿以清暑泄热。亦可配合鲜荷叶、鲜芦根;湿困卫表,可加豆卷、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清宣卫表;里湿偏重,加白豆蔻、苍术、法半夏、陈皮化湿和中;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赤茯苓以清热利湿。
(四)燥邪犯表治法∶
轻宣润燥。
方剂∶凉燥者,杏苏散加减;温燥者,桑杏汤加减。
组成∶杏苏散(杏仁、紫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浙贝、豆豉、山栀、梨皮)。
加减∶恶寒无汗,加荆芥、防风以疏风解表;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射干、玄参以清热解*利咽;口渴甚,加鲜芦根、生地、天花粉以生津止渴;咳嗽痰黄,加知母、黄芩以清泄肺热。
(五)气虚外感治法∶
益气解表。
方剂∶参苏饮加减。
组成∶*参、苏叶、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壳、陈皮、杏仁、川芎。
加减∶汗多,或经常感冒,加黄芪、白术、防风以益气固表。
(六)血虚外感治法∶
养血解表。
方剂∶葱白七味饮加减。
组成∶葱白、干葛根、豆豉、生姜、麦冬、干地黄。
加减∶恶寒重者,加苏叶、荆芥解表散寒;发热重者,加银花、连翘、黄芩等以清热解*;有出血者,加阿胶、藕节、三七、白及清热止血。
(七)阴虚外感治法∶
滋阴解表。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组成∶玉竹、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甘草、大枣、沙参、麦冬、玄参。
加减∶表证较重者,加荆芥、防风以祛风解表∶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射干、栝楼皮以利咽化痰;阴虚明显,咽干口渴者,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心烦较甚伴口渴者,可酌加黄连、栀子、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八)阳虚外感治法∶
助阳解表。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加减∶气短乏力,加人参、黄芪以益气;面唇紫黯,加当归、川芎、丹参以活血化瘀。
(本文摘自呼吸病中医保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治疗咳喘就看参贝北瓜膏!
参贝北瓜膏可有效治疗中老年人呼吸道疾病,预防肺炎的发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冬季治疗咳喘的利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