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万份报告,较年增长了2.3%,平均每天有近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其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9.9%,与年持平;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占23.5%,较年升高2个百分点。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仍超过八成。总局提醒,抗感染药、中西药复方制剂、解热镇痛抗炎药等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在使用方面仍有多种误区,需要引起公众注意。
◆◇误区一
抗菌药随便用?
氟喹诺酮类可能致残
抗感染药系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素、抗真菌药、抗病*药、抗分支杆菌药等。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51.8万例,其中严重报告3.3万例,占6.5%。也就是说,去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近四成都跟抗感染药物有关。
监测数据显示,年抗感染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排名前3位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严重报告中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与年相比,抗结核病药超过青霉素类上升至第3名,排名前3位的品种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
总局特别指出,抗感染药物中,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报告一直仅次于头孢菌素类药品,其中,安全性一直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