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规律
桃蚜又称桃赤蚜、烟蚜。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桃树,也为害杏、李、梅、樱桃、梨、柑橘等多种果树以及十字花科多种植物。
此虫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还传播多种病*。以成虫、若虫群集新梢和叶背面为害,被害叶片皱缩卷曲,严重影响新梢生长,排泄的蜜状黏液后期滋生真菌,形成霉污病,影响果实外观质量。
桃蚜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桃枝芽腋处越冬。翌年当花芽膨大露红时开始孵化,先在芽上为害,落花期可为害花萼。展叶后多转移到叶背为害,被害叶卷曲,影响新梢和果实生长。5月中下旬为害最为严重。
近麦熟时产生有翅蚜转移到蔬菜、烟草上为害。10月份有翅蚜再飞回桃园,在桃树上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发生规律
桃树红蜘蛛,属于山楂红蜘蛛,山楂红蜘蛛常群集叶背为害,并吐丝拉网(雄虫无此习性)。早春出蛰后,雌虫会集在内膛为害,形成部分受害现象。第一代成虫呈现后,向树冠外围分散。被害叶的叶面先呈现黄点,随虫口的增多而扩展成片,被害严峻时叶片焦枯掉落,有时7~8月份呈现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及花芽分化。
山楂红蜘蛛以受精的雌虫在枝干树皮的裂缝中及靠近树干基部的土块缝里越冬,大发作的年份,还可潜藏在落叶、枯草或土块下面越冬。每年发作代数因各地气候而异,一般3~9代。当平均气温到达9~10℃时即出蛰,此刻芽显露绿顶,出蛰约40天即开端产卵,7~8月间繁殖最快,8~10月发生越冬成虫。越冬雌虫呈现迟早与树受害程度有关,受害严峻时7月下旬即可发生越冬成虫。为害期大致从4~10月。
为害症状:
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嫩梢及果实汁液,引起刺吸点以上叶脉变黑,叶肉组织颜色变暗枯死,易形成畸形果。
发生规律:
(1)世代。每年发生1代。(2)越冬。以成虫于草丛或树洞、皮裂缝及枯枝落叶下及墙缝、屋檐下越冬。(3)时期。果树发芽后开始活动,5~7月交配产卵,卵期约10多天,5月中下旬可见初孵若虫,7~8月份羽化为成虫为害至深秋,10月开始越冬。
桃树桑白蚧壳虫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以雌成虫和若虫危害桃树新梢、枝干和果实,使树势严重衰弱,果实产量和品种大减,甚至全树枯死。
雌成虫橘红色,扁平,瓜仁状,头、胸、腹连成一体,触角、足、翅均消失。介壳灰白色,近圆形,宽约1.5毫米,背面隆起,有螺旋纹。雄成虫橘红色,体长约0.8毫米,触角和足正常,有翅一对能飞翔。茧白色,絮状,长筒形。卵椭圆形,极细小,初产时淡黄色,后渐变暗红色。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卵圆形,眼、触角和足俱全,腹部末端有尾毛两条。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卵产在雌虫体下。初孵幼虫善爬行,当找到适宜的寄生地点后即行固定,经蜕皮后触角和足消失,并开始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一般第一代若虫主要危害枝干;第二代若虫除危害枝干外还危害果实;第三代若虫还危害当年新梢。
昆虫名,为同翅目,蜡蚧科。分布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陕西、京津等。主要为害桃、杏、李、樱桃、山楂、苹果、梨等。以成虫、若虫、幼虫用刺吸口器为害枝条。受害枝条长势减弱,叶小而少,芽瘦小。常和桑白蚧、杏球坚蚧混合发生,即在一个枝段上几种介壳虫同时存在并为害。
华北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一起。在枝条上或芽腋间固定为害一段时间即越冬,一般不再转移。芽萌动期吸食树体汁液进行为害。雌性若虫发育时将越冬蜡壳涨裂,但仍附在体背上,4月上旬再蜕一次皮即变为成虫,虫体迅速膨大,体表形成较软的红褐色蜡壳,近球形。体背后侧分泌出水珠状透明的贴液,招引雄虫来交配。雄虫交尾后即死亡。4月下旬雌虫体壁硬化,体色加深渐变暗紫红色,雌虫在壳下产卵,边产卵虫体渐变小变瘪,每雌约产卵粒,5月中旬开始孵化,雌虫体和枝条间开一小缝,刚孵化的仔虫即可爬出扩散,先在叶背为害,9~10月间爬到枝条上选适当位置固定为害。蜕一次皮后即以2龄若虫越冬。
桃红颈天牛国内分布广泛。北起辽宁、内蒙古,西至甘肃、陕西、四川,南至广东、广西,东达沿海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危害桃、李、碧桃、樱桃、梅、梅花、杏、郁李、垂柳等植物。幼虫蛀入木质部危害,造成枝干中空,树势衰弱,严重时可使植株枯死。桃树一般可活30年左右,但遭受桃红颈天年桃树的寿命缩短到10年左右,因其以幼虫蛀食树干,削弱树势,严重时可致整株枯死。
华北地区2~3年完成1代,江西以2年发生1代为主,少数需3年,个别年1代。以大幼虫在树皮下及木质部蛀道中越冬。次年春暖花开恢复活动继续在皮层下和木质部钻蛀不规则的隧道,并向外排出大量红褐色虫粪及碎屑,堆满树干基部地面,5~6月危害最烈。严重时树干被蛀空而死。幼虫一生钻蛀隧道总长50~60cm。6~7月羽化为成虫,羽出的成虫攀附在枝叶上取食,作为补充营养。成虫交配后卵多产于主干、主枝的树皮缝隙中,幼虫孵化后先在树皮下蛀食,经滞育过冬,次春继续向下蛀食皮层,至7~8月,幼虫头向上往木质部蛀食,再经过冬天,到第3年5~6月老熟化蛹,羽化为成虫。
发生规律
(1)桃梨混栽或间隔栽种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第1、2代梨小食心虫在桃树上危害桃梢、桃果,待梨果膨大、初步着色期第3、4代梨小食心虫开始在梨果上产卵、蛀果,进行危害。
(2)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4月上旬达到高峰期,全年发生4~5代。春季雨水较多、气候偏暖的年份,越冬代梨小食心发生严重。夏季雨季较多的年份,第2、3代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第1、2代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趋势明显,从第3代开始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没有明显的发生高峰和低谷。
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是苹果、梨、桃、枣、山楂等的重要害虫。以苹果受害最重。幼虫一般从果实萼洼处蛀入,蛀孔如针尖大小。蛀果2~3d后,蛀孔挂有水株状果胶溢出,干后成一白色小蜡点。幼虫在果内纵横串食果肉并排粪其中,形成“豆沙馅”果。前期受害果外观畸形成“猴头果”,后期受害果不变形。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落果、树干基部的皮缝及玉米秆内吐丝绕身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还趋糖醋液,多伏于叶背面,活动、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白天和阴天一般不活动。卵一般散产于两果交接处。卵期为6~8天,第一代幼虫在6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虫经短距离爬行后即蛀人果内。受害果会有黄褐色透明胶汁从蛀孔分泌出来,与粪便混为一起附贴于果面上。幼虫期为15?20天,老熟幼虫通常在两果接缝处或果内化蛹。蛹期为8~1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成虫,转换寄主,继续为害。以后约每隔1个月发生1代,直到9月幼虫老熟越冬。
发生规律
叶蝉寄主较多,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上吸食汁液,被害叶片出现失绿上午白斑,严重时全树叶片呈苍白色,提早落叶。
桃树上的叶蝉主要有一点叶蝉、小绿叶蝉、大青叶蝉等,越冬后的叶蝉成虫会在6月左右迁入桃源,8-10月是发生高峰。
发生规律
桃树上常发金龟子包括铜绿丽金龟子、东方金龟子、苹毛金龟子、云斑金龟子等。
成虫可啃食叶片、花器、果实、幼虫危害根系,每年可发生1代,3-5月是越冬代的出土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