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青叶
DaqingyeISATIDISFOLIUM崧蓝
1.菘蓝全植株2.崧蓝花序3.崧蓝果序4.菘蓝根系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蓝靛叶、松青。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Ja-isindigotcaFort的干燥叶。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植物"蓝",谓之"蓝实"。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蓝实下注∶"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今河北安国一带)……此即今染襟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本草求真》载∶"蓝叶与茎,即名大青,大泻肝胆实之。"此处将蓝的叶和茎统称为大青叶。本草记载与现今所用大青叶基本一致。
二年生草本,高40~cm。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无毛或稍有柔毛,带白粉霜。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cm,宽1.5~4cm,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叶蓝绿色,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1~4cm,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萼片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2.5mm;花瓣黄白,宽楔形,长3~4mm,顶端近平截,具短爪。短角果近长圆形,顶端圆钝或截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垂。种子1枚,长圆形,长3~3.5mm,褐色。
主要为栽培,亦有野生,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各地均有栽培。
主产于河北、江苏。
1.生物学特性菘蓝栽培对土壤及气候条件不严格,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忌涝,宜选肥沃砂质壤土。种子繁殖,春播秋播皆可。
2.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播种期3~4月。采用条播,行距25cm,开2cm浅沟,播种后覆土1~2cm,每亩播种量1.5~2kg。苗高6~10cm后间苗,株距8~10cm。生长前期宜干不宜湿,以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后期可适当多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雨季需排水防止烂根。地上部分为大青叶,可收割2~3次,收割后需及时追肥,以氮肥为主。
3.病虫害病害:霜霉病、菌核病等。虫害:菜粉蝶、蚜虫等。
一年可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采后及时施肥,第2次在6月下旬,如施肥管理得当,8月份可采收第3次。北方地区一般在秋季(霜降前后)一次采收。
(一)性状特征
叶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大青叶药材图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二)显微鉴别
1.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叶肉组织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细胞分化不明显,略呈长圆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1个形状较大,每个维管束上下侧均可见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大青叶横切面图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叶表面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可见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大青叶上表皮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粉末特征粉末绿褐色。靛蓝结晶,蓝色,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橙皮苷样结晶,在叶肉或表皮细胞中,呈淡黄绿色或无色,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针簇状,直径3~22μm。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直径14~45μm,角隅处壁厚14μm。导管网纹及螺纹,直径7~54μm。
大青叶粉末图
1.气孔2.靛蓝和橙皮苷样结晶3.导管4.厚角细胞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三)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干燥细粉0.5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靛蓝对照品、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5∶4∶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和浅紫红色斑点。
大青叶薄层色谱图
1.靛玉红对照品2.大青叶药材样品3.靛蓝对照品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以叶大、完整、色暗灰绿色者为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16H10N2O2)不得少于0.%。
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木脂素类、有机酸类、甾醇等。
1.生物碱类有靛蓝(indigo)、靛玉红(indirubin)、4(3H)喹唑酮[4(3H)-quinazolinone]、青黛酮(ingdainone)和色胺酮(tryptanthrin)等。《中国药典》2年版以靛玉红作为大青叶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2.木脂素类有落叶松脂素(lariciresinol)、开环异落叶松脂素(secoisolariciresinol)、罗汉松脂素(matairesinol)、落叶松脂素苷(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clemastaninB[7S,8R,8′R-(-)-lariciresinol-4,4′-bis-O-β-D-glucopyranoside]等。落叶松脂素及其衍生物落叶松脂素苷和clemastaninB具有显著的抗病*活性。
3.其他化合物机酸类、芥子苷类、含硫化合物、甾醇类、腺苷及挥发性成分等。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痈肿。
1.抗菌作用大青叶各级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2.抗病*作用大青叶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乙型脑炎病*、腮腺炎病*、流感病*有抑制感染并有抑制增殖作用。4(3H)喹唑酮具有抑制流感病*和柯萨奇病*的活性。靛玉红能够抑制病*T细胞的表达和分泌。落叶松脂素苷可以抑制流感病*诱导的炎症反应,其衍生物clemastaninB具有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的活性。
3.抗内*素活性大青叶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能够中和降解内*素;大青叶三氯甲烷提取物具有显著破坏内*素的作用。大青叶中的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通过直接灭活细菌内*素以抑制其*性生物效应,或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抵御*素侵袭而发挥持久有益的抗内*素作用。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大青叶水煎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具有上调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促进作用。靛玉红可抑制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的生成。色胺酮具有改善右旋糖酐硫酸钠诱发的大肠炎症的功能。
5.抗癌作用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参与调节肺癌细胞的新陈代谢。
1.遗传标记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中药材大青叶正品及其混淆品。
2.功能基因菘蓝中落叶松脂素生物合成途径已初步探明,该途径催化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已全部获得,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羟基肉桂酸-辅酶A连接酶4CL、咖啡酰辅酶A氧甲基转移酶CCoAOMT、香豆酸-3-羟化酶C3H、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肉桂醇脱氢酶CAD、聚合蛋白酶Dir、松脂醇还原酶PLR,并均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其中Ii4CL3(KC)和IiRLR1(JF)是落叶松脂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
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大青叶来源十分复杂,包括十字花科菘蓝、爵床科马蓝、蓼科蓼蓝、马鞭草科路边青、豆科木蓝等。虽然上述多种同名异物品均具有“清热解*”特性,但根据使用及研究情况,认为菘蓝叶是大青叶的主流品种。《中国药典》自年版起明确规定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叶为大青叶正品。
以上节选自《新编中国药材学》获取更多药材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