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中医》中,翁泉海力排众议,面对一次次患者家属的冷脸,虽说,医不扣门,但面对生死攸关的时候,救人要紧。
处方书写上,导演还是请了一些专业人士的
这个方子名“古开骨散”,很多人熟知,临床中用于催产也是很实用的一个方子。
当归川芎龟板血余炭黄芪
当归、川芎、血余炭养血行血,配龟板之重坠下胎,并重用黄芪补气以提供动力。
翁泉海在赵闽堂诊断和处方的基础上,略做调整,把川芎改成了川牛膝,化瘀并引血下行,整个方子下坠的力度就大了。
结合患者的脉象,这个方子下死胎,理论上没问题。
看到这,我想到清代医家王孟英的一则下死胎的医案,其治法迥然不同。王孟英的医案为实战,临床参考意义就更大了。
这是一个患热病的孕妇,之前的医生都用补血方,防止小产。唯独王孟英看过之后,说:胎早已腐烂了,得马上把它排出去!
在家属的再三恳求下,王孟英开出了方子:调胃承气汤合犀角地黄汤(现犀角多用水牛角、大青叶等替代),加西洋参、麦冬、知母、石斛、牛膝。
服用后,胎落,果然臭烂,患者神气清,热也慢慢退下来了,再用养阴生津的药善后。
通读医案,好像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如果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可能会为王孟英捏一把汗:患病孕妇高热神昏,一天天加重,其他大夫也看过了,不见好转反而加重……王孟英临危受命。
这个病在今天看来,发热背后必是一个很严重的炎症反应,血象肯定很高,死胎在子宫内腐烂,大量的细菌滋生,机体产生大量白细胞与之对抗,身体也越战越疲。
腐热熏蒸,热闭于内,渐侵入营血。
当时没有抗生素,王孟英怎么治呢?
釜底抽薪,先得把生热的柴火撤了,用调胃承气往下通,同时,用犀角地黄汤清其血分热*。死胎随药而下,这么大一个腐胎下去了,祸乱源头撤掉了,身体自然慢慢安宁,热势渐退。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患者正气严重受损,邪热熏蒸,阴液内伤,以益气生津善其后。
这种情况如果用古开骨散,能不能解决问题?
肯定不行的,患者已经高热,神智不清醒,重用黄芪峻补,火上浇油,可能一命呜呼!
理论是理论,临床是临床。读王氏医案,不得不被王孟英医理之圆融、诊断之精准、用药之神妙所折服。
文
唐文奇
编辑
清艾轩国学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