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要注意津液同源,当老人等体质虚弱人群感冒高烧时,应先注意补液,保证津液来源。
其次,对脾胃虚弱的患者,用药需注意固护脾胃。此外,还要注意辨证地选用具有抗病*功效的中草药。
沈宝藩
国医大师
中西医结合治感冒,这三件事要注意
沈宝藩:我治感冒的方法和书上不一样
(六)
中西结合治疗感冒,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当患者是老年人,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体质特别差,突然高烧的时候,不管有没有体液失调,来就医的时请你先把吊针挂上,加上大剂量的维他命C。
因为津汗同源,如果患者体质不好、津液不足时,就不能化为汗液的来源。在发汗的时候,一是容易造成虚脱,二是也就没有了发汗的本钱。因此,一定要补液,加上维他命C。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张仲景强调,吃桂枝汤的同时要配一碗热稀粥,被子盖着薄薄的,微微的让他出汗。这一碗热稀粥就是用粳米来补气生津,补充津液,等于是西医的吊针。
在张仲景的年代,尽管还没有吊针来补液,但已经考虑到用了一碗热稀粥。但是桂枝汤要用热稀粥,麻黄汤就不用,这是因为太阳表实是用麻黄汤,太阳表虚是用桂枝汤。桂枝汤里面要有一碗热稀饭,而且不要猛烈的发汗,微微的发汗,这都是保证不要伤津液,要保证津液有来源,保证汗液的来源。
要特别注意体质差的人,比如产后、手术后的患者,小孩子,发烧发了好多天的人,不要等患者出现问题,水电解质失调的时候再去补,要先把吊针挂上。
第二,如果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当诊断风热外感,需要开银翘散、开桑菊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胃。
护胃有两个办法:一是在里面适当加点陈皮、麦芽、甘草,和一和;二是让患者一定要饭吃完以后吃药,不要空腹吃伤了胃。
在新编药物手册里提到,有溃疡病的人,在用解热止痛药的时候要配用一点苏打片。因为这些解热止痛药会促进胃液分泌,容易引起溃疡穿孔。因此建议用这些药时,再吃一点苏打片,防止胃酸过多、溃疡穿孔。
我们中医也要注意固护脾胃。治疗风热外感的时候,脾胃不好的人应该加点和胃的药,而且要嘱咐病人不要空腹吃药。
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我们要注意辨证的选用抗病*的中草药。
有抗病*功效的中草药有:苏叶、防风、麻黄、桂枝、香薷、佩兰、野菊花、柴胡、连翘、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牛蒡子、薄荷、浮萍、黄芩、紫苑、射干、百部。
大家注意,这里面既有疏风热的,也有疏风寒的,还有宣肺的,我们可以挑来应用。因为感冒主要是病*性的,那么我们辨证地选用几个药,这个方子就出来了。
大家开方一定要注意,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注重整体的概念,还要注意三因制宜,辨证论治。
新冠疫情全国流行的时候,三亚让我设计一个防疫的方子。我考虑到三亚不寒不热,恒温二十五六度,也不燥不湿,要怎么设计预防方呢?湖北当时湿冷,而且寒得厉害,所以专家们设计的寒湿郁的方子是对的。但是在三亚,把湖北的方子拿来就不行了。
那么我就考虑,人的体质不同,该怎么来预防呢?
中医里面有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根据人的体质不同,如果偏于气虚的体质,用黄芪、白术,后面是连翘、板蓝根、桔梗、甘草,六味药,用来补他的气,抗御外邪,卫气足了,外邪就不容易侵入。
如果是阴虚体质的人,容易上火的,平时嘴干的很,大便偏干的,我就用当归,玄参,下面又是连翘、板蓝根、桔梗、生甘草。
大家看,后面四位药全是一样。后面四味药是什么?是抗病*和调和的。前面两味药,一个是黄芪、白术,一个是当归、玄参。要根据体质不同,在医生指导下,辨证地去发放。
小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要注意以下三件事:
第一,津液同源,当老人等体质虚弱人群感冒高烧时,应注意补液,保证津液来源。
第二,对脾胃虚弱的患者,用药需注意固护脾胃。
第三,还要注意辨证地选用具有抗病*功效的中草药。
·大医今承·
《沈宝藩:我治感冒的方法和书上不一样》系列
临床诊疗几十年了,我为什么还要和大家讲感冒?因为感冒诊疗是中医治病的优势!我想把我临床的体会,辨证的程序,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诊断感冒,辨清热型很重要(二)四个方法,辨感冒的“寒”与“热”(三)治疗感冒,用药“六字诀”(四)治疗感冒,善用“辛平宣肺法”(五)“寒包火”该如何治疗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的注意事项
大医今承
沈宝藩(国医大师)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年参加卫生部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中医。现任新疆医院(医院)首席专家、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中西医结合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学会、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顾问。
沈宝藩教授进疆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近60年,承担多次原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出版专著10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赴美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诸国参加学术交流和会诊。
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传承传统医学特别贡献奖,连续二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优秀指导老师,连续三期共15年被新疆自治区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年审定为国医大师,年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NEXT
‖大医今承下一期??
尤昭玲教授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求子之道》系列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导致女性孕育成败与风险的关键点。湖南中医药大学尤昭玲教授带领她的团队,通过接诊、研究近万名病案,成功探索出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求子的中医药治疗、调理的临床方案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