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众
《神农本草经》
Guanzhong
WoodwardiaeRhizoma
一、来源
本品为鳞毛蕨科属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
二、别名
绵马鳞毛蕨、贯节、贯渠。
三、图片
四、主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
五、植物形态
植株高25-50cm。根茎直立,密被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2-26cm,基部直径2-3mm,禾秆色,腹面有浅纵沟,密生卵形及披针形棕色有时中间为深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齿,有时向上部秃净;叶片矩圆披针形,长20-42cm,宽8-14cm,先端钝,基部不变狭或略变狭,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7-16对,互生,近平伸,柄极短,披针形,多少上弯成镰状,中部的长5-8cm,宽1.2-2cm,先端渐尖少数成尾状,基部偏斜、上侧近截形有时略有钝的耳状凸、下侧楔形,边缘全缘有时有前倾的小齿;具羽状脉,小脉联结成2-3行网眼,腹面不明显,背面微凸起;顶生羽片狭卵形,下部有时有1或2个浅裂片,长3-6cm,宽1.5-3cm。叶为纸质,两面光滑;叶轴腹面有浅纵沟,疏生披针形及线形棕色鳞片。孢子囊群遍布羽片背面;囊群盖圆形,盾状,全缘。
六、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七、采收加工及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2.贯众炭:取净贯众片置锅内,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黑色为度,喷洒清水,放凉。
八、药性
苦,微寒;有小*。归肝、胃经。
九、功效
清热解*,驱虫,止血。
十、应用
1.时疫感冒,风热头疼,温*发斑;2.痄腮,疮疡肿*;3.虫积腹痛;4.崩漏下血。
十一、常用方剂
贯众散《普济方》
十二、用法用量
煎服:5-10g。
清热解*、驱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是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十三、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间苯三酚类衍生物黄绵马酸、绵马酸、白绵马素、新棉马素,黄酮,三萜,挥发油,树脂等。
十四、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
绵马酸、黄绵马酸有较强的驱虫作用
2.抗病*作用
具有强烈抑制流感病*,对腺病*、脊髓灰质炎病*、乙脑病*等亦有较强的抗病*作用
3.抗菌作用
4.对子宫的作用
贯众煎剂及提取物对家兔子宫有显著的兴奋作用
十五、鉴别用药
1.板蓝根与贯众:二者皆具清热解*之功,凡温热*邪炽盛之证均可应用。但贯众虽有抑制多种病*之效,因其有小*,故不及板蓝根常用;又贯众主入肝脾经,杀虫、止血之功突出,为板蓝根所不及。而板蓝根主入心、胃经,苦寒之性更大,故凉血利咽之功尤佳,应用范围更广。
2.白头翁与贯众:皆为清热解*、凉血止血之品。然贯众止血善治崩漏下血,因其主入肝经主胞宫使然。而白头翁止血善治痢疾下血,又其主入大肠经故也。
3.大青叶与贯众:两药均苦寒而清热解*、凉血消斑,同治风热感冒、温病发斑、痄腮等。然大青叶咸而大寒,归心、肺、胃经,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消斑之力更强,兼能解*利咽,用治喉痹口疮、丹*痈肿。贯众有小*,归肝、脾经,凉血消斑不及大青叶,又有杀虫、凉血止血之功,用治绦虫、钩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及血热吐便。
十六、不良反应
1.粗茎鳞片根茎所含多种间苯三酚衍生物有一定*性,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时可损害视神经,引起失明,大脑白质也可受损。
2.中*的主要表现为:轻者头痛,头晕,腹泻,腹痛,呼吸困难,黄视或短暂失明,重者有谵妄、昏迷、黄疸、肾功能损伤,最后四肢强直,阵发性惊厥,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中*后恢复缓慢,可造成永久性失明。
3.中*救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用盐类泻药,以促进肠道内的*物排出,但禁用油类泻剂如蓖麻油等;发生惊厥时,可静脉注射巴比妥盐类控制之;出现呼吸困难时,可给氧,用呼吸兴奋剂,或采用人工呼吸;输液以补偿因呕吐或腹泻而丢失的体液和电解质;服通用解*剂也有一定效果。
4.预防贯众中*的主要措施为:首先注意剂量,尤其小儿用于驱虫时,应按公斤体重计算;其次,凡孕妇,体质虚弱,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者禁用;贯众品种复杂,其*性差异极大,应鉴定品种以防中*;脂肪可加速有*成分的吸收而*性增大,故服用时忌油腻之品。
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