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俗称“伤风”)为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多发于气候突变,寒暖失常之时。也有因起居不慎,冷热不调、雨淋、疲劳等使人体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并且在不同的季节中,风邪往往随着时气而侵入,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属挟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而在四时之中,又有气候失常的情况,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应寒而反温等等。感冒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或头痛、畏寒、断而发热、咳嗽、喉痒或咽喉痛等。重则恶寒(甚至寒战)、高热、周身酸痛、疲乏等属于“时行感冒”,若无重感新邪,病程在5~10日。
风寒型
[临床表现]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或痰白稀薄,甚则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轻证用葱豉汤加味:葱白9克、淡豆豉9克、苏叶6克、杏仁9克、荆芥6克(后下)、防风9克;重证用荆防败*散:荆芥6克(后下)、防风9克、川芎6克、前胡9克、柴胡6克、桔梗9克、枳壳6克、茯苓9克、羌活6克、独活6克、生姜6克。
〔成药〕复方感冒灵,每次服4片,每日3次;或用感冒清,每次服3片,每日3次。还可以选服感冒通等药。
〔单方验方〕
1.荆芥9克(后下)防风9克、生姜3片。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麻黄9克、苏叶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姜6克、甘草6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3.芥穗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板蓝根30克。前胡15克、杏仁10克、黄芩15克、淡豆豉30克。水煎2次,每次煎取药液~毫升,分2~4次服,每日1剂。
4.藿香9克,防风9克、杏仁6克。水煎2次,分2~4次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葱姜红糖汤:葱白头(连须)3~7个,生姜3~5片。浓煎后加红糖适量。热服取汗。
2.茶叶糖醋:茶叶3克,生姜2片,红糖10克,食醋3毫升。将上料放在茶杯内,开水冲泡5分钟后内服,每日3次。
3.豆豉烧枣:连头须葱白5根、生姜3片、豆豉30克、食盐少许、红枣5枚。用水1碗半煎取大半碗,趁热服下,取微汗。
4.葱白糯米粥:葱白头5个、生姜15克、糯米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同煮热服,出汗即愈。
5.白胡椒热汤面:白胡椒末2克、葱白头5个。煮热汤面条1碗,加入上料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6.核桃葱姜茶: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同茶叶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1碗半煎煮,去渣1次服下,盖上棉被卧床,注意避风。
风热型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或有少量稠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稠,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9克连翘9克淡竹叶6克牛蒡子9克桔梗9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成药〕银翘解*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强力银翘片,每次服4片,每日3次。还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沙溪凉茶、双料喉风散、夏桑菊冲剂、王老吉凉茶、板蓝板冲剂等。
〔单方验方〕
1.桑叶6克、牛子6克、连翘6克、僵蚕6克、竹叶6克、桔梗5克、芦根15克、淡豆豉9克、薄荷3克(后下)、葱白3克(后下)、生甘草3克。水煎2次,共取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2.银花15克、大青叶15克、鬼针草15克、葛根15克、荆芥10克、甘草3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羌活6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桔梗15克、石膏3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鸭跖草30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板蓝根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2剂。
〔饮食疗法〕
1.银花山楂汤: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50克。先把银花、山楂放砂锅内,加适量水;武火煮沸,3分钟后,将药液滤入小盘内;药渣再煎熬1次,滤出药液。将2次药液合并,加蜂蜜,拌匀即成,随时服用。
2.西瓜番茄汁:西瓜克、番茄克。西瓜去瓢,去籽,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籽,用纱布绞挤汁液。然后2汁合并,代茶饮用。
3.清凉饮料:荷叶、冬瓜(连仁连皮)、苡米、西瓜皮等适量煎水多服,连服3~5日。可作夏季清凉饮料及预防之用。
4.青叶鱼腥草汤:大青叶30克、鱼腥草15克、龙葵15克、射干15克、白糖或蜂蜜毫升。上药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加白糖或蜂蜜分2次服用。每日2剂,小儿酌减。
5.绿豆茶叶:绿豆25克捣烂、茶叶15克、红糖50克、用清水1碗煎煮绿豆、茶叶1刻钟去渣,加红糖1次服完。
6.芦根50克、鲜萝卜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煮汤代茶饮。
7.萝卜、甘蔗各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日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