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篇》
01乳痈要药蒲公英
有不少妇人乳房中长各类包块,或者乳腺炎,都是在给娃子断奶的时候落下的。为什么呢?
因为奶水应该继续排泄舒畅开来的,一下子断了,瘀积在局部,就容易长成各类结节,所以很多妇人在回乳过程中,都感到婴儿刚停止允吸乳汁后,乳房就会胀满甚至疼痛好几天,严重的还会红肿热痛。
这个刚回乳的乳妇,由于平时乳汁较多,这次一停止哺乳,乳汁淤积在局部,便开始胀痛发红。
老先生说,《新修本草》曰,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单味蒲公英,乃治疗乳痈特效也,为何呢?
小指月说,《本草求真》曰,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乳头乃肝经所过,乳房乃胃经所过,故蒲公英能凉其血*,又能解其热痈,故乳痈乳肿,首重蒲公英。
爷爷说,没错,人们一般只知道蒲公英入胃,清热解*,不知道蒲公英禀春天少阳生发之气,还善于入肝胆,消肿散结,疏郁通乳。所以肝寒而郁者用桂枝,肝热而郁者用蒲公英。
小指月说,难怪朱丹溪说,蒲公英散滞气,达肝郁,以前我只以为它是清热解*药,没料到它还能疏肝利胆。
老爷爷说,所以单味蒲公英,就相当于丹栀逍遥散,疏肝又清热,治疗肝郁化火化热,极效。
小指月说,爷爷,我明白了,这不管是乳痈还是各类疔疮,只要局部红肿热痛,凸起来的,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热包,看成是肝气郁结又化火化热的表现。你如果纯用清热之品,不能散其结;若纯用疏肝之品,不能清其热。唯独蒲公英既能清热,又能疏肝,所以是乳痈妙药,更是各类热*疔疮的要药。
然后爷爷便教这妇人,回去用克新鲜的蒲公英,直接就到野外去采,连根带叶,洗干净,捣烂,用上半斤的米酒,煮沸,然后喝其汤水,剩下的渣便敷在乳房痈痛处。然后盖着被子在床上睡一个小时,再用葱白煎汤喝上一碗,能够使身体微微出汗,气血流通。
这妇人回去,依法照做,只搞了一次,乳方肿热疼痛便消了。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外科正宗》治乳便用方:
治乳蒲公英常说,同酒煎来乘热啜,
再加葱汤催汗泄,消肿犹如汤泼雪,
治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用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取连根蒂叶二两捣烂,用好酒半斤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用酒热服,盖睡一时许,再用连须葱白汤一茶钟催之,得微汗而散。此方乡村偏僻无药之处,所用极妙,亦且简便。
清代徐灵胎盛赞此方为治乳痈之妙方,尤其是农村贫苦患者,一般一二剂即肿退热解痛除,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药物简单,价格低廉而忽视之啊!
《本草衍义补遗》曰,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梅师集验方》曰,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
中医故事——《知母篇》1(二母宁嗽散与仁义道德)
中医故事——《知母篇》2(一片孝心在药壶)
中医故事——《知母篇》3(知母泻无根之肾火)
中医故事——《黄芩篇》01(黄芩泻肺火而最妙)
中医故事——《黄芩篇》02(降膈上烟酒热痰)
中医故事——《黄芩篇》03(源清流自洁)
中医故事——《黄芩篇》04(下痢脓血粘稠=痰热浊阴)
中医故事——《黄连篇》01(直折心火上炎)
中医故事——《黄连篇》02(口舌生疮漱口方)
中医故事——《黄连篇》03(黄连止消渴)
中医故事——《黄连篇》03(黄连止消渴)
中医故事——《黄连篇》04(水升火降交泰丸)
中医故事——《黄连篇》05(滞下如金丸)
中医故事——《黄连篇》06(黄连为病目之仙药)
中医故事——《黄连篇》07(苏连饮治呕恶不止)
中医故事——《黄连篇》08(寒热一调,顽病可消)
中医故事——《黄连篇》09(治水火烫伤)
中医故事——《黄连篇》10(口舌生疮)
中医故事——《黄柏篇》1(多吃素少吃肉)
中医故事——《龙胆草篇》1(胆经郁热头角痛)
中医故事——《龙胆草篇》2(肝经湿热尿血)
中医故事——《秦皮篇》1(外洗治疗红眼病)
中医故事——《秦皮篇》2(秦皮止热痢)
中医故事——《苦参篇》1(利湿不忘补气)
中医故事——《苦参篇》2(遍身疮痒湿疹)
中医故事——《苦参篇》3(重用治狂躁)
中医故事——《白鲜皮篇》1(皮肤科专药)
中医故事——《白鲜皮篇》2(皮肤发黄)
中医故事——《金银花篇》1(内痈外痈要药)
中医故事——《金银花篇》2(治痈疽久败疮)
中医故事——《连翘篇》01(风温感冒)
中医故事——《连翘篇》02(肌表风热瘾疹)
中医故事——《连翘篇》03(疮家圣药)
中医故事——《穿心莲篇》01(水火烫伤)
中医故事——《穿心莲篇》02(从头到脚话穿心莲)
中医故事——《大青叶》02(治阳明热*斑)
中医故事——《板蓝根》(抽油烟机的作用)
中医故事——《青黛篇》(李防御治嗽得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