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中药名。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凉血,利咽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发斑,痄腮,丹*,痈肿疮*。
2相关名菘蓝、山蓝、大蓝根、马蓝
3产地主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
4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干燥。
5性状鉴别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叶柄痕及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折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板蓝根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板蓝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R,S)-告依春对照品,加甲醉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7化学成份菘蓝根含靛蓝、靛玉红、β-谷甾醇、棕榈酸、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青黛酮和胡萝卜苷等。
8功效清热解*,凉血,利咽。
9主治病证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之功,而更以解*利咽散结见长。
2、温*发斑,痄腮,丹*,痈肿疮*:本品苦寒,有清热解*,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之证。
3、西医诊为流行性感冒、急性咽炎、流行性腮腺炎属于风热表证者,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单纯性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疱疹性口炎等属于热入营血、心胃火盛者。
10用法用量内服:煎服,9-15g。
11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12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直径5-8mm,外皮灰黄色。茎直立,高40-90cm。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cm,宽0.5-3cm,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mm,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种子1枚。花期5月。果期6月。
13相关配伍板蓝根配山豆根:二者均有清热解*、利咽的作用,板蓝根长于解*凉血,山豆根能消肿止痛。二药配用,相互促进,清热解*,消肿利咽作用明显加强。适用于热*内蕴之咽喉肿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