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丸,清凉解*,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
雷允上六神丸是通过中国传统制剂技法的制成的中医药物,根据古老中医医学原理“以*攻*”,可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周炎及痈疽疮疖、等症,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敛疮生肌的精妙奇效。
由于其选料的优良和处方的精妙,一经问世便享有盛名,加上雷氏后人的精益求精,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日臻完美。雷允上六神丸不仅在国内各地畅销,也为东南亚各地及日本视为若干病症的特效药。被列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是中华国药的瑰宝。
具有国药准字关于六神丸的诞生,有传说是在康熙年间,一个江西的名叫雷允上的郎中来到苏州观街摆了个草药摊。苏州地处湿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卑湿之地的地域性特点,易发瘟疫,温病流行、高发。适时当地疮*蔓延传染开来,许多人深受其苦。雷允上看到机会来了,就用多年的行医实践经验将麝香、牛黄、蟾蜍、珍珠、雄黄、冰片等六种药物制成药丸,并声称是由神的引导。因为神有六路,故取名“六神丸”。
雷允上六神丸有个特点,丸体小若芥子,圆整光亮,服用剂量小,疗效极佳。曾经北京同仁堂的中药大多以大丸的形式作为宫廷用药,而苏州雷允上中药以微丸的形式,药量小,价格便宜,专门用于为老百姓防病治病,为民众真正造福。
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突飞猛进,许多中药传统的技艺也逐渐被替代,但是直到现在六神丸还是保持它古老的制作工艺,可见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六神丸:
: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等6味药等组成;
:清凉解*,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
:六神丸里面含有蟾蜍,主要有效成分为蟾蜍*素。一旦滥用六神丸,或过量使用,容易中*。故应严格控制六神丸的适应症与用药剂量,尤其是小儿应慎用、新生儿应禁用。
:过敏反应与服用药品剂量多少无关。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内发生。一般表现为不规则形状的药疹、瘙痒,严重出现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医院抢救。
:六神丸含麝香等成分,能引起子宫收缩,故孕妇禁用。
:六神丸含有砷化合物雄黄,不宜与助消化的多酶片、胃蛋白酶以及抗贫血的富马铁同服,因为会使这些药减低或失去效果;更不宜与解痉止痛的阿托品类药物联用,因为会促使雄黄氧化,增加*性反应。因心衰或房颤服地高辛的心脏病患者忌服六神丸,二者合用可导致地高辛样中*,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
六神丸临床用于皮肤病的一些小验方,仅供参考:
带状疱疹:取六神丸30粒研碎,用10毫升食醋混匀涂患处,每天3~4次,疼痛多在用药后停止或减轻,一般用药2~6天可治愈。也可用等量大青叶煎剂代替食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丘疹性荨麻疹:每次用六神丸20粒,研极细末,用凉开水或护肤霜调匀外搽治疗,轻者1次,重者3次即可治愈。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但成人也可患此病。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人同时发病。春秋季节发生较多。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即为虫咬皮炎。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粉刺:每日早晚各服六神丸(由于六神丸不可久服,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待粉刺愈后,再每日以半量口服,继续巩固疗效7~10天为止。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本文仅供参考、学习、讨论,自治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