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下村的花椒叶煎鸡蛋吃一次就忘不了的人间
TUhjnbcbe - 2021/7/9 0:02:00
山水田园乡镇——下村,因花椒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品质上乘被誉为“花椒之乡”,也获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从广袤山场到田间地头,再到房前屋后,从富民增收到调味菜品,花椒一年四季萦绕在崮乡人民生活的角角落落。下村花椒主要有“小红壳”和“大青壳”两种,油点多,口感“鲜、麻、香”。成熟后花椒壳成鲜亮赤色或者暗红色,颗粒饱而小者被称之“小红壳”;外壳青色、偏黑,颗粒饱而大者被称之“大青壳”。“小红壳”更麻,“大青壳”更香。小红壳因鲜亮的外表,浓郁的香味,更适合煎炒炸,更契合当地饮食习惯,倍受推崇和欢迎。在当地商超集市,“下村花椒”是花椒中的口碑王者,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地理标志产品。为适应市场发展,近年来下村引进了新品种大红袍,其花椒串更大、产量更高,经济优势凸显。更有土专家开始培育无刺花椒,化解花椒刺对采摘造成的难题。花椒是原产于我国的香料树种,其在下村的栽种历史无从考证,据说至少也有年的种植历史。其易栽培、好管理、用途广的特性深受山区人民喜欢,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树种。草木灰是花椒育苗的辅臣良将,新鲜的花椒种子用草木灰吸附掉油脂后,依然要在有草木灰的陪伴下储存、播种。待春来时,人们把贫瘠的山场整理平整,用石头垒成的坝子保留水土不流失,播种、育苗、移苗,精心呵护,把花椒产业发展壮大。随着花椒价格水涨船高(年花椒价格比往年便宜近一半),人们改变了过去放羊式种植的管理办法,思想变得活泛,技术开始革新,从剪枝、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高坐果能力,把十八般武艺融进丰产丰收的渴望里,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未来可期的富裕富足生活。增收富民是花椒对辛勤耕耘的莫大回馈。花椒种植大村云峪、宝崮、苇湖等,每个村都种有几百亩,其种植大户一年可收入20多万,行情好了,甚至30多万。可观的收入催生了更大的种植积极性,人们开垦荒山,育苗、栽植,把荒山变成花椒山,用老黄牛的开拓精神把美好愿景一步一个脚印的变成现实。晾晒花椒农历七月七日对下村人民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无论多忙都要腾出时间去采摘花椒,即使在节前已经采摘完毕,也会专门留出一片花椒林供七月七采摘。当天采摘、当天晾晒、当天收纳。人们把这一天的花椒当宝贝,是走亲访友时难得的馈赠佳品,甚至有的人专门要求预留七月七的花椒。民间说法,七月七的花椒治百病,特别是治疗头疼、头晕、牙疼等。广泛流传的方子是取七月七日的花椒七粒煎鸡蛋,口服后可以预防因磕碰造成的化脓发炎。人们用花椒煎鸡蛋,烹花椒煮水等,把舌尖上的感官刺激转化为精神慰藉,以此祈求消百病、身体康健。民间出智慧,民间出美食。人们把大自然恩赐的花椒衍生成一道道美食,把暗淡的艰苦岁月喂养的晶莹剔透。这种椒香带给味蕾的享受可以从春流到夏,从秋转到冬,土味的做法保持了原始的风味,鲜与香的调剂让人惊呼“原来可以这样吃”。在下村流行最广、最受喜爱吃法是鲜花椒白煮蛋,也是下村人待客的特色菜,清香是这道菜的灵魂。鸡蛋最好选用草鸡蛋,吃起来口感更细腻。花椒要取尚未结种子的鲜花椒,配上苍山大蒜,放在一起捣碎,直到粘稠,放上适量的盐、醋等作为蘸料。把煮好的鸡蛋码在盘子里摆好,蘸料放在小碗里加上勺子就可以上桌待客了。可以把鸡蛋剥了蘸着蘸料吃,也可以把鸡蛋撕成块状配蘸料吃,简单粗暴的吃法是鸡蛋蘸料卷煎饼,解馋、管饱。鲜花椒叶煎鸡蛋更解馋下饭的吃法是花椒虎皮椒。把菜椒过油炸至表皮金黄捞出,晾凉后,把菜椒撕成长条状,追求菜椒的鲜绿感,可以去掉菜椒金黄的外衣,浇上花椒蘸料拌匀,卷煎饼是绝配,舌尖将“鲜、麻、辣”不断延伸,直到每个细胞都写上满足。将鲜花椒腌起来也是别具风味的吃法,既保鲜又耐储存,在农家也深受欢迎。清香的花椒叶也给饭桌贡献了无数的解馋方案与风味秘籍。花椒的嫩芽、嫩叶可以像香椿一样,热炒、凉拌。比较家常的做法是煎鸡蛋、炒渣豆腐。渣豆腐滋养了一代代的沂蒙人,下村人民也把花椒叶融入这道特殊的食粮里。把黄豆用石碾压成豆钱,把豆钱煮熟后,起锅烧油,加入切碎的鲜花椒叶、姜等,炒到豆香与椒香融为一体就可以完美收官了。油炸花椒叶是清与香的联合体,既融合了鸡蛋面的香脆,也汇集了花椒叶的清新。把新鲜的花椒叶去梗,面粉加盐用鸡蛋和成稀泥状,花椒叶裹着面糊用油炸至两面金黄,装盘上桌。人间有味,下村有花椒。越是弥足珍贵,越是外表看上去平淡无奇。每一次春天的到来,都是一场场花椒盛宴的开始,在历经岁月变迁后,凝结成浓浓的舌尖乡愁,变成灵魂深处的荡涤和牵引。

由于系统的限制,每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村的花椒叶煎鸡蛋吃一次就忘不了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