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常见鸽病的症状及其诊断
TUhjnbcbe - 2021/7/22 23:41:00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m.39.net/news/a_5231188.html

1传染性疾病

1.1病*性传染病

1.1.1鸽新城疫(鸽瘟、鸽禽Ⅰ型副黏病*病)

鸽新城疫由鸽禽Ⅰ型副黏病*引起。5~10日龄的乳鸽最易发病死亡,乳鸽、童鸽的发病率高达50%~80%,有的甚至高达95%以上,死淘率10%~80%。临床上以下痢、震颤、单侧性或双侧性腿麻痹等症状为主,慢性颤型和流行后期的病例有扭头、歪颈等神经症状,对商品鸽无治疗价值。用病*唑、病*灵及中药制剂结合抗菌药物适当应用,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和控制继发感染,促进病鸽群早日康复,减少经济损失。

1.1.2鸽痘

鸽痘是由病痘*科禽痘类中的鸽痘病*引起的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体表无羽或少羽、部位皮肤及眼睑周围以及口腔和食管黏膜出现痘疹为特征,多见于3月龄内的幼鸽。南方每年4~9月份、北方6~11月份是高发期。依据其临床表现,分为皮肤型、黏膜型、白喉型、混合型与温和型,其中以混合型最为严重。

防治:目前,常见的是弱*疫苗接种,可用鼻瘤或翼翅内侧刺种的方法接种。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经9个月仍能抵御强*的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在有本病发生史的鸽场,特别是在流行季节期间,疫苗接种越早越好,应在出壳当天即进行疫苗接种,亦可每隔5~7天定期接种新孵出的乳鸽。

1.1.3鸽禽流感

鸽禽流感以乳鸽最为敏感,

育成鸽或后备鸽、老龄鸽次之。以秋末到初春较为流行。通常乳鸽首先发病,高热,腹泻,排黄绿色带黏液稀粪便,消瘦。发病最早见于3日龄乳鸽,而6~15日龄最易感,发病率在10%~30%,死亡率最早见于3~5日龄,致死率在10%~60%。15~16日龄后,少数乳鸽开始出现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发病后期,乳鸽反应迟钝、皮肤暗红、羽松脚冷;耐过后将成为残次鸽而被淘汰。在乳鸽开始发生死亡的同时或数天后,一些种鸽和后备鸽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沉郁昏睡、缩颈呆立、减食或不食、腹泻、排黄绿色带黏液稀粪便,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最后衰竭死亡。部分病鸽耐过后出现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一栋鸽舍从发病开始到基本恢复正常生产,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

据报道,乳鸽接种H5N1油乳剂灭活疫苗一周后抗体逐渐上升,28天达到高峰,二免后抗体水平上升迅速,免疫后14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天时抗体水平仍在6.0Log2,经第3次免疫后的种鸽,免疫接种2周后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9.0Log2),以后逐渐下降,在5.7Log2~4.1Log2之间可维持8个月以上。在开产前1个月免疫的种鸽所产鸽蛋孵化的乳鸽,其1日龄母源抗体水平为5Log2,一周后迅速下降至3.6Log2以下。

禽流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一旦怀疑或确诊鸽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必须上报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扑杀、淘汰、严密封锁、隔离、彻底消*)妥善处理。

对感染的发病鸽,原则上全部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而对于某些珍稀品种,可在严密隔离下进行治疗,用金刚烷胺(0.1mg/L混饮)、利巴韦林(注射剂,1支/5只,注射给药)和吗啉胍(0.05克/只,喂服,每天1次,连用3天)等抗病*药对本病*均有良好效果,可酌情选用。如配合肾肿解*药可提高疗效,缓解病情,减少死亡。另外。中草药制剂如复方大青叶片(每片0.5g),每只喂1/4片,每天1次,可连续喂服4~5天。

1.1.4鸽霍乱(出血性败血症、鸽出败、巴氏杆菌病)

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症疾病,以成年鸽(产蛋鸽)为多见。在高温潮湿的夏、秋多雨季节和气候多变的春季较为常见。临床上病鸽先是精神萎顿,羽毛蓬乱,不食或食欲减退,之后口、鼻流出有泡沫的黏液;下痢、粪便灰白色、黄绿色或铜绿色。体温43~44℃,口渴,频频饮水。整个病程1~3天,最终死于衰竭。防治药物首选青霉素,每只鸽注射5万至8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用3~5天。*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5mg肌肉注射或按每千克体重40mg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在饲料中加入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每kg饲料拌入预混剂g(即含原粉7g),连喂2~3天;也可作饮水用,剂量为0.%,连用3~5天。值得指出的是高免抗鸽霍乱血清(鸽原的)以1~2mL/kg皮下注射,疗效可维持约2周。另外,还有鸽疱疹病*感染、鸽腺病*感染、轮状病*感染、鸽圆环病*感染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2细菌性传染病

1.2.1鸽副伤寒(鸽沙门氏菌病)

鸽副伤寒是由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下痢、关节炎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侵害幼鸽。此病是一种重要的垂直传播疾病,带菌的种蛋和被病菌污染的种蛋均可使胚胎受感染,能经蛋传递给后代。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可通过“鸽吻”和亲鸽哺喂乳鸽而发生。此外,管理人员、用具及其他禽类都可传播此病。此病常发生于气候多变季节,特别是冷湿季节。

该病多发生在童鸽和乳鸽,感染4~5天内形成严重的肠炎,并变为急性败血症。童鸽及成年鸽染病后,病情慢慢加剧,症状和病变有4种类型:肠型、关节炎型、内脏型和神经型。治疗药物有磺胺类、抗生素类和呋喃类等,治疗时需进行药敏试验后,择优选药。磺胺类选用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Z)、磺胺甲嘧啶等,按0.5%比例混合在饲料中饲喂,连用3~5天。用甲氧苄啶(TMP)与上述药物之一以1:5的比例混合,以此混合剂的0.%混于饲料中代替单用磺胺类药物,连用2~4天。

1.2.2溃疡性肠炎(鹌鹑病)

溃疡性肠炎是由肠梭菌(鹑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多种禽类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突然、白色下痢、死亡剧增、肠道发炎和溃疡、肝坏死为主要特征。病鸽表现精神沉郁、眼睛半闭、羽毛蓬乱而无光泽,身体极度衰弱。治疗用链霉素,每只肌肉注射1万至2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或配以浓度0.1%~0.3%的药液饮用3天;也可按0.05%~0.1%的浓度拌料饲喂,连喂2~3天。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万至8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杆菌肽按每千克体重0单位,每天分3~4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

另外,还有大肠杆菌病、亚利桑那菌病、葡萄球菌病、鸽链球菌病、结核病、伪结核病、铜绿假单胞菌病(绿脓杆菌病)、李氏杆菌病、丹*、坏疽性皮炎(坏死性皮炎、坏疽性蜂窝炎)等疾病,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1.3支原体病

鸽支原体病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存在于鸽群中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如呼吸啰音、气囊炎。病原经种蛋传播,幼鸽最易感染,成年鸽感染此病后多数可自然康复。治疗可用*霉素、金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及强力霉素。其肌肉注射剂量为:链霉素mg/kg,庆大霉素8mg/kg。口服:链霉素每只每次5万至10万国际单位,*霉素、金霉素每只每次0.1g,每天2次,连用4~6天;饮水剂量:红霉素mg/kg,金霉素~mg/kg,泰乐菌素~mg/kg,连用3~5天。

1.4真菌性疾病

鸽念珠菌病(念珠菌病、肉鸽口疮、酸臭、嗉囊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白假丝酵母)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在口腔、咽、食管和嗉囊的黏膜生成白色的伪膜和溃疡。幼鸽和成年鸽都易感染此病,以2周龄至2月龄的幼鸽最易发生此病。但多发生于温暖、潮湿、多雨的季节。治疗用制霉菌素,按每只10万至15万国际单位(每片50万国际单位)混料,或每只1/4片喂服,每天2次,连用2~3天,严重病例按喂服量配成混悬液,先灌洗嗉囊,后灌服,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克霉生片口服,30mg/kg,每天2次,连用7天。

1.5曲霉菌病(曲霉菌肺炎)

鸽曲霉菌病是由多种曲霉菌引起的禽类、人、畜共患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呼吸困难和下呼吸道有粟粒大、黄白色结节。幼鸽最易感染,尤其是20日龄以下的幼鸽,而成年鸽多呈个别散发。有的病鸽皮肤干燥、脱屑,羽毛干枯、易折。幼鸽皮肤有黄色鳞状斑点。治疗用制霉菌素,可用于阴雨潮湿季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鸽病的症状及其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