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今日恭迎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祖师圣诞一花开五
TUhjnbcbe - 2021/7/25 13:56:00

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初五,达摩祖师诞辰,吉日殊胜,请念佛、诵经、持咒、放生、吃素、献花、供灯、广作功德,祈愿世界和平,灾难永息,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平安吉祥!

达摩祖师

菩提达摩,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后人尊其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祖师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他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自小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菩提达摩从小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后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出家,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

达摩祖师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驻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二祖慧可大师。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达摩一生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

一苇渡江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父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南京,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因梁武帝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某次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达摩祖师与神光当时中国有位高僧,名叫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信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因二人对佛学的认识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达摩去后,便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自己却没有珍惜。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这时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随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芦苇,扑通一声,扔到水中,双脚跳上芦苇捆子,匆忙过江。谁知说也奇怪,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神光带着浑身泥水,轻听责问老人:“你给他一根芦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老人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懊悔而归。达摩第一道场一苇渡江还有一种说法是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今日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一百二十多年。定山寺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少林禅缘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树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古人有诗赞日: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面壁九年达摩北渡长江来到少林寺后,在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三米,长度约有二丈。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从公元五二七年到五三六年,达摩整整面壁了九年(或云十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犹存。达摩面壁九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寺僧们将影石开击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启迹”。神光立雪断臂传说达摩渡江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长达九年。时值寒冬,某日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依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这时,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窝里。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走到门口一看,神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解意,他意识到这是圣僧指点他禅悟的诀奥,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粉扬而来。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漓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慧可断臂以后,表现出高度的刚毅,他忍受着剧烈的伤痛,双膝跪在雪窝里,用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顶礼拜谢而退。从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二祖。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雪,寺僧们将“达摩亭”改为“立雪亭”。清乾隆皇帝瞻游中岳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逐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立雪亭佛翕上方,以戒后生:佛业来之不易!葬身之处传说达摩将衣钵法器传给慧可以后,便离开少林去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在千圣寺,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达摩死后,他的尸体按照佛教的礼仪装殓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陕县的定林寺内为他建造了一个墓塔,以作纪念。众僧徒悲痛之极,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只履西归达摩是北魏时期影响最大的禅师之一。达摩之死,对禅宗界来说,好象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星石,僧徒们为他顶礼祭拜,皇帝群僚为之合十赞叹。达摩之死,世所共知。东魏使臣宋云因事出使西域久而未归,对于达摩辞世的事一无所知。达摩死后两年,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在途经葱岭的时候,迎见达摩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掂着一只鞋子,身穿僧衣,赤着双脚,由东往西而来。二人相遇后,宋云急忙停步问道:“师父你往哪里去?”达摩回答说:“我往西天去”。接着又说:“你回京以后,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有灾祸。”二人道罢,各奔东西。宋云以为达摩给他说的是戏言,丝毫没有介意。回到京城以后,向皇帝复命交旨时,顺便提到了他途经葱岭遇见达摩老祖回西天的事情。谁知话音未落,东魏孝静帝就发了火,怒斥宋云:“人所共知,达摩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见了达摩?这分明是欺君。”说罢,便令侍卫把宋云押解收监。果然棺内没有尸体,只剩下一只鞋子。宋云蒙受的不白之冤逐平反昭雪。现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上边刻有四句话: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吉缘精舍推荐阅读

红水晶:五行补火,怀爱事业,品类稀有!

红水晶是所有水晶中最为珍贵,最为稀少的品种,对修习长寿法和怀柔本尊及勾招事业等方面具有不共的殊胜缘起。红水晶又称“维纳斯水晶”,稀少珍贵,颜色温和深受女性喜爱,是水晶中感觉最温婉的一类。红润中夹杂着丝丝毛发如同兔子的绒毛,细腻独特又柔软异常,让整体看上去非常柔润。为肌肤平添一份楚楚动人的魅力。

了知缘起,智慧抉择,掌控人生!

《缘起问答录》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缘起学交流的环境和平台,让更多对缘起学有兴趣和爱好的朋友可以通过各种问答与案例来了解正统的缘起学。

问:师父您好!我朋友说熬好的中药渣子要倒马路边,邪气可以被别人带走是真的吗?她还说中药熬好往碗里倒时碗上面用两筷子交叉成十字形。她说老一辈都这样,有什么说法吗师父?

师父答:不但迷信,心还不好。自己生病希望别人把邪气带走,别人就不是人?不要相信这种谬论,没用的。

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

佛说:“福德和智慧乃是世上最殊胜的东西,因为只要两者兼备,不仅可以使人脱离轮回,超越三界,还可以助人离苦得乐。不过一个人必须布施、守戒、勇猛精进,最后才能得到福德和智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恭迎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祖师圣诞一花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