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乳腺增生:全蝎克,瓜蒌克。共研细末,置锅内炒香,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5克,温开水送服,连服1个月。未愈,可再服2~3个疗程。
治慢性前列腺炎:蛇床子、大黄、肉桂各适量(患者症状体征偏寒者、肉桂分量占4份,余2味药各3份;偏热者,大黄分量占4份,余2味药各3份),研末。每次5克,每日2次,连服30天。治青光眼:决明子、芜菁各克,羊肝2具。羊肝用竹刀切片,3味共放在瓦器上微火煮。
治乙肝: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治血小板减少症:鸡血藤60克,大枣20枚,水煎服,每日1剂,尤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
治冬季四肢冰冷:*参15克,麦冬10克,粉葛根10克,茯苓10克,漂白术10克,炙甘草5克,小桂枝5克,木香5克,藿香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0~20剂。
治不安腿综合症:鸡血藤30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炙黄芪20克,桂枝15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5枚,红参5克(另煎兑服)。上药水煎服,每天1剂,10天为一疗程。
治浅表性胃炎:白花蛇舌草50克,延胡索10克,加水毫升,煮沸30分钟,每日1剂,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3次餐前服,20天为1疗程。
治腰腿痛:桑寄生克,切片,晒干后酒浸,纸包阴干。每次15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治口腔溃疡: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醋调为糊状,敷于双脚底的涌泉穴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3~4天可愈。
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50克,辣蓼草30克。每天1剂,水煎上下午分服。轻者一般1~2天可愈,重者3~4天可愈。
治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白芍45克,甘草12克,水煎,连服6剂痛减,12剂后头痛可消失。
治耳鸣:石菖蒲60克,生甘草10克,每天1剂,水煎两次,混合药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病久者,同时服六味地黄丸(中成药)。一般连服10~15剂可愈。
治三叉神经痛: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5剂。
治胃神经官能症,胃痛,胁胀:香附60克,乌药30克,生甘草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开水送服,每日服2~3次。
治梅核气:绿萼梅、绿茶、合欢花各3克,枸杞子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治胃下垂:红参5克,红茶2克,共炖,代茶饮用。适用于胃下垂中阳不足、体胖虚喘、纳食不香、心悸失眠、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治化脓性扁桃体炎:生大黄20克,桔梗10克。沸开水冲泡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大便次数过多时,酌情减少大黄用量。
治胃肠炎:凌霄花根30克,生姜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风湿骨痛:银柴胡30克,鳖甲20克,炙甘草、秦艽、地骨皮各50克,青蒿25克,胡黄连40克,知母20克,骨碎补60克,此方煎水外洗后加局部按摩,每日1剂,20剂为一个疗程。
治乙型肝炎:乌梅30克,虎杖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白发:生地、白薇各15克,赤芍、丹皮、地骨皮、桑寄生、香附、远志、夜交藤、合欢皮各12克,青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胆道蛔虫病:米醋克,花椒9克。将花椒研细末,米醋加水毫升共放锅内煮开,1次温服。每日服2~3次,连服2~3天。病有万变治各有药。
补气以蜜芪、人参,补血以芎、归、芍、地。气之滞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气之逆者,顺之以陈皮、苏子、杏仁、乌药。理肝气以青皮、木香,泻肺气以前胡、枳壳。沉香降肾气,菖蒲开心气,小茴治疝气,是则所宜之也。
至于血有当破者则有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血有当凉者则有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血有当止者则有地榆、梗皮、茜根。散血以田七,活血以玄胡,化瘀血以藕节、小蓟,调经血以栀子、丹皮。而川芎、归身为血中之气药。
除湿无如苍术,散满必资厚朴。消肿以利水为先,虚肿以健脾为急,面肿者风,白附为止,足肿者湿,防、仁能除。
至于消食之品,麦芽消面食,山楂消肉食,神曲消果食,所宜分也。若夫消积杀虫则雷丸、鹤虱无异,槟榔、川楝子、枳实、使君子所当选也。
化痰之药有寒有热。黄芩、瓜蒌、川贝治热痰而入心肺,半夏燥湿而入脾经。风痰则枳实、礞石岂可混施。至于气行痰行,理气之品皆痰药也。湿热为痰之源,则利水泻火。诸药皆痰药也,学者当隅反也。解郁以郁金为最,而香附、黑栀因症而施。解暑以香薷为主,而扁豆、滑石平寒而用。更将滋补以熟地、紫河车、龟板、阿胶、沙参、玉竹、天冬、麦冬。降火则有丹皮、玄参、童便最宜。
尔其黄连、犀角能泻心火,黄芩、桑白泻肺火,龙胆、青黛、羚羊角、芦荟泻肝火,知母、黄柏泻肾火,大青叶、大黄、石膏、天花粉泻胃火,栀子泻三焦之火,赤茯苓、木通泻小肠之火是则所宜之分。
至于祛寒则附子、炮姜、吴萸、肉桂,暖胃则丁香、白豆蔻、胡椒、砂仁。
呕吐之症其因有三:因风半夏、生姜、霍香、陈皮必用;因寒则丁香、砂仁、川椒必资;因热则竹茹、芦根必问。
至若风泻则祛风葛根最妙,热泻则宜分水木通、赤茯,虚泻当升升麻可加于补剂,清泻宜涩肉豆蔻须配赤石脂。
若夫小便不通则木通、车前、猪苓、泽泻、赤茯、白茯其要也。
大便不利则当归、郁李仁、火麻仁、皂角润之滑之,大黄、葶历、朴硝、铅粉攻之决之,苁蓉、锁阳、四物、六味滋之润之,变而通之在乎人尔。
再考头痛,太阳居脑治以藁本、羌活;少阳居侧平以柴胡、川芎;阳明居额疗以升麻、白芷,此三阳头痛之症治也。
润燥则二地、二冬、牛乳、甘蔗。呃逆则橘皮、竹茹、柿蒂、丁香。
治疟则首乌、乌梅、常山、草果。涩精则牡蛎、龙骨、莲须、茨实、金樱、枣皮。
腰痛则杜仲、牛膝、故纸、胡桃。祛风祛湿补壮筋骨则海桐皮、五加皮、石楠叶、桑寄生、白鲜皮、川断、巴戟、川艽、灵仙、片仔癀、虎骨、干漆。
皮痒则苍耳子、地肤子、浮萍煎浴最可。
泻热解*则银花、甘草、连翘、牛子、射干、贯仲、公英、茨菇。
通淋则石韦、扁蓄、青黛、瞿麦、海金沙。腹痛则芍药、甘草;
滞痛则青皮、白芍、陈皮、枳实、槟榔、木香、腹皮、腹子、乳香、没药;
塞痛则吴萸、良姜、玄胡、肉桂;热痛则大黄、枳实二者可医。
行水则芫花、大戟、甘遂、牵牛、商陆、防己。
燥嗽则百合、紫菀、冬花、沙参、桔梗、川贝、括蒌;
痰嗽则陈皮、半夏。久咳则五味、粟壳;寒咳则百部、肉桂、附子、炮姜。
喉痛则山豆根、牛蒡子、生甘草、桔梗、姜蚕、射干。
牙痛因风则皂角、细辛;因虫则藜炉塞孔;因寒则毕拨;因火则黄柏、青黛。口臭则香薷是用。鼻渊则辛荑、苍耳子。瘿瘤则公英、地丁、昆布、海藻、浙贝、夏枯草。
若夫疏风发表尤宜至祥,麻黄肺经药而走太阳;桂枝引营而达肌表。阳明胃则有升麻、葛根、白芷;太阳膀胱则有姜活、藁本;少阳胆则有柴胡;川芎、前胡入肺;荆芥疏肝;防风搜肝泻肺;苍术辟恶去湿;细辛、独活入心肾;薄荷、紫苏理肺风;白附去头面之风;姜蚕、全蝎、天麻、钩藤定抽搐之风所宜分也。
又若健脾则有白术、*参、茯苓、淮山、茨实、龙眼肉。暖丹田则有破故纸、大茴、胡芦巴。安胎则有黄芩、白术、阿胶、艾叶。瘀血作痛则有蒲黄、灵脂。产后血晕则荆芥、泽兰。又若伸筋乳香;止痛以没药。蓖麻拔*;白蜡生肌。姜黄理血中之气莪术破气中之血。退红肿以全绿、重楼、木鳖子。锁镇惊散魂以琥珀、珍珠。
狗补脾,羊补肺,鸡补肝,鳝大热,螺大寒,鲩鱼治痢。鹿茸补精,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黄精、狗脊补肾之良药也。枣仁、柏仁、辰砂养心。茯神补心以通肾;远志补肾以通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