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角地叶大昌七百商店胜利电影院h
TUhjnbcbe - 2021/8/17 21:01:00

老虹口人,还记得以前的虹口是什么样子的吗?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老商铺、老建筑都被慢慢的刷新或取代,但惟独不变的是我们脑海中那份对老虹口的记忆。今天,阿拉一道走进90年代,甚至是60、70、80年代的虹口吧!

1胜利艺术电影院

初名好莱坞大戏院,地址乍浦路号,由张志标(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创建,民国18年2月11日开幕,未几即停业。随后由德、英商接办,先后改名国民大戏院和威利大戏院。民国31年售与日人律吉悦夫,更名昭南剧场。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上海市社会局接收,改名民光剧院。年6月7日由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同年12月易名胜利电影院,曾一度易名胜利新闻科教电影院。年改名为胜利艺术电影院。

2河滨大楼

河滨大楼(北苏州路-号)于年开工,年落成,因临苏州河而得名。原为沙逊洋行产业。定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从上空俯瞰,大楼呈S型。通常说法是因地而造成S型,难道不会是沙逊开头字母之印记?这只是我的猜想。

3永安电影院

永安电影院,初名上海演艺馆,地址四川北路号,民国13年由日商林右板吉租地建造,曾先后易名明星大戏院、新东方剧场、上海剧场、永安大戏院。文革的时候曾改名“鲁迅电影院”,不久就改回来了。年7月进行改造,年底竣工。现电影厅楼下设有宽排距软席座位。

4提篮桥地区

提篮桥地区:在犹太人的经营下出现了繁荣复兴景象。塘山路(今唐山路)、公平路、熙华德路(今长治路)、汇山路(今霍山路)等街区得以重建,舟山路成为一个商业中心,还出现不少具有中欧风格的房屋。街市上开设了露天咖啡馆、面包房、酒吧、西餐馆。剧场定期举行犹太族音乐家演奏的音乐会,还有舞会、犹太教节日等活动,浓郁的中欧生活情调使不少犹太难民把该地区称为“小维也纳”。照片的位置估计在唐山路近舟山路一带,但在《百业指南》上未查到“森茂面馆”。

5三角地

19世纪后期,上海租界工部局先后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修筑了文监师路、汉璧礼路、密勒路(今塘沽路、汉阳路、峨嵋路),这三条路相交处形成一块足有10亩的三角形土地,被叫做“三角地”。几位英国人先在此地建“飞龙岛”游艺场,后改作菜场。

6乍浦路

年下半年,24岁的待业青年钱进,率先在乍浦路~号开设“蒙利酒楼”。两年后,这条一公里有余的乍浦路,陆续开出餐馆、酒楼38家。在没有国家参与投资情况下,业主们利用自身积累,陆续动迁居民72户,解决动迁用房77套。美食街的经济结构从原来以个体经济为主,发展到国营、集体、个体和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经营范围也从单一的餐饮业发展到集餐饮、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多品种、多层次的服务,逐渐形成远近闻名的美食文化街。有了黄河路美食街之后,乍浦路餐饮店就逐步走下坡路了,如今早已风光不再。

7虬江路旧货市场

虬江路旧货市场,位于虬江支路上,东起四川北路,西至虬江路,占地约平方米,是规模较大,品种繁多,历史长久的旧货市场。抗战前,广东街(今新广路)至龚家宅路、中州路一带已摊头林立。抗战胜利后,日侨迁返回国,大批家具杂物进入市场。之后,日伪物资及美国剩余物资又云集于此,社会上各种旧货和工业淘汰品也源源流入,形成一个庞大的五金、日用旧货交易市场。解放以后,市场规模扩大,形成以虬江路为中心,沿附近路段,与闸北区宝山路旧货市场连成一片。年发展到鼎盛时期,市场内店摊成市,生活、生产资料齐全,买卖修理兼有。当年喜欢安装半导体收音机的朋友几乎没有不去虬江路旧货市场的。

8老虎灶

虹口区境内开设较早有飞泉园(东嘉兴路号),创设于光绪二十七年。老虎灶规模较小,资金微薄,淡季负债,依靠旺季补缺。每年7~9月大部分老虎灶兼营盆汤,供人沐浴,部分老虎灶兼营小茶馆。上图为安庆东路号“长兴园”老虎灶。如今,老虎灶越来越少,灶头由原来的横式改为竖式,汤罐和木桶没有了,炉前伸出龙头,直接放热水。燃料也由砻糠、木屑改烧木柴。“长兴园”老虎灶开设于年代,传到孙子辈陆明伟已有近80年历史,陆师傅说:“每天要烧掉几百斤木柴,老虎灶“吃”饱了,阿拉才有饭吃。”此话听了令人心酸。

9广茂香烤鸭店

广茂香烤鸭店,原名广茂香食品店。民国12年由广东一何姓业主在北四川路号创设,自产自销广式糕点及烤鸭卤味等。一开业,就以品种多、制作精美可口而获得顾客的好评。民国26年停业。抗战胜利后复业,请名师烧、烤、腌腊,设专柜供应。年,迁至四川北路92号,更名广茂香烤鸭店。以自产自销广式烤鸭、叉烧为主,兼营瓶装酒类。《百业指南》上册图26标示:四川北路-号广茂香商店,号为复兴园菜馆。《上海地方志》记载可能有误。家姐夫过去住天潼路,想吃烤鸭必去四川路上的广茂香。

10火车江湾站

火车江湾站,位于区境北部江湾镇纪念路、车站西路口,是全国铁路网中最古老的车站之一,始建于清光绪二年(年),后再建于光绪二十四年,迄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历史。不知如今安在否?

11大兴纽扣商店

大兴纽扣商店,位于四川北路近武昌路口(具体门牌和开业年月不详)。虽然“大兴”在上海方言里是假冒和次劣的代名词,但对当时买纽扣的市民来说,此店俨然是专业实惠的象征。纽扣店的生意好极了,三开间的店面,有上千种纽扣供人挑选。大兴纽扣公司的品种抵得上城隍庙的四五家店面,为配扣子和制衣服的人们提供了莫大的方便,还提供批发和定制的服务。那时,烤鸭、纽扣、被面、香菇号称四川北路“四大王”。年3月,大兴纽扣公司被评为名特企业。但好景不长,90年代中期,大兴公司被评为四川北路最差商店,并被逐出四川路,现状不详。年代之后,那些妇孺皆知的专业商店渐行渐远,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取而代之的是大商店大卖场,你再想买一些小百货(零星、特种)就没门了。

12吴淞路闸桥

吴淞路闸桥,位于中山东一路吴淞路之间,外白渡桥西侧。年代,上海车辆猛增,经济活跃,外白渡桥车辆严重堵塞,加上当时苏州河环境整治需要,年闸桥动工兴建,年4月完工,建成时为双向5车道,大大减轻了外白渡桥的交通压力。自吴淞路闸桥建成起,外白渡桥改为由南向北单向通行。年外白渡桥大修期间,吴淞路闸桥起了较好的分流作用。为配合外白渡桥重新通车和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年底,吴淞路闸桥被拆除,从上海的版图上消失,成为历史。

13上海市第七百货商店

上海市第七百货商店,位于四川北路号近海宁路口,创办于年7月,营业面积13,平方米。市百七店曾是四川北路(虹口)商业的龙头老大,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新楼改造完毕后,其生意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徐家汇的“六百”。遗憾的是,年之后,七百总店开始停业,不久被信虹项目(四川北路改造)取而代之。

14一定好食品厂

一定好食品厂,前身为利男居食品店,自产自销广式茶食糕点。年9月,业主在四川北路号开设一定好食品店,保持了利男居前店后工场的传统,自产自销广式糕点、棕子、月饼。年该厂生产的鸡子饼、蛋挞、开口笑等食品被国营公司包销。年公私合营后扩大为二开间,年扩大到四开间,年工场翻建为四层楼,营业面积1平方米,同时增设西点裱花蛋糕专间。年该厂鸡子饼、豆沙麻球、杀其马、蛋挞等19种食品被评为传统名特产品。年被命名为市名特企业,年被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现已迁至四川北路号。没找到“一定好”老照片,只能以一张近照代替,不得已而为之。

15叶大昌

年代,浙江慈溪人叶启宇于今塘沽路号近彭泽路口开设叶大昌茶食号(《指南》上册26,旁有大隆新酱园)。后在嘉兴路开设东号、北号,在东门路开设南号。同时,还设有宁波房和三北店。是虹口大名鼎鼎的老字号(上图摄于年代)。该店老板雇佣小贩沿街叫卖叶大昌三北麻酥糖,让职工穿着印有“叶大昌”字样的黄马褂送货上门;对一些价格低廉的商品按成本出售,让利于小贩和顾客。一时名声鹊起,产品远销国内外。该店的土产、南北货和糟醉食品,在行业中独树一帜,成为上海南北货名店之一。年,叶大昌曾更名东方红食品店。年,恢复原名。年,胡桃软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三北麻酥糖、宁式四色系列月饼、椒桃片、苔生片等产品远销美国和港、澳地区。

16武昌路、昆山路

租界开辟后,虹口成为“华洋杂居”之地,百老汇路、武昌路、昆山路、闵行路一带日侨密集。19世纪80年代,日本人乘粤商徐润因经营不善出让地产之机,把吴淞路地段买下,建立许多日本商铺,如日式的鱼店、小菜店、点心店、衣料店等。区境内形成一片以吴淞路、北四川路为经,两路的分支马路为纬的“日本化”街区。三角地菜场供应从长崎运来的新鲜鱼和蔬菜。虹口的繁华地段曾有“小东京”之称。日本人在虹口耀武扬威,国人受尽凌辱。勿忘国耻!!!

17虹口区第二粮店

清末民初,虹口区境内元芳路(今商丘路)、老靶子路(今武进路)和江湾镇大街(今万安路)先后出现戴恒昌、乾元余、协大公、姚信义等米店。民国36年3月,区境共有米商家,其中提篮桥区96家,虹口区81家,北四川路区65家,江湾区30家。年成立油粮供应站。是年12月,区境内家私营粮店全部实行代销,居民凭证定点定量供应。年初,家私营粮店合并为家。翌年,私营粮店全部公私合营。年10月,油粮供应站分别易名为上海市粮食油脂公司虹口区、提篮桥区区店。年11月又易名为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区粮油煤公司。年7月,区粮油议价经营部成立。年12月,议价经营部改为区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年4月1日起,粮油取消凭票供应。下半年,以唐山(路)粮管所为基地,组建宏良便利连锁经营公司和配货中心,有计划地将部分粮店、食品店、果品店改建为宏良便利商店。传统模式的粮店从此消亡。

18上海邮政总局

上海邮政总局(上海邮电管理局),地址北苏州路号。民国11年动工,民国13年竣工,占地近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3万平方米。大厦连地下室共5层,井字形框架结构。采用古典罗马柱式建筑,结合16世纪流行的意大利巴洛克式钟塔,属折衷主义手法。水磨石外墙,临天潼路一侧为机红砖墙。东南角钟塔楼总高49.5米,矗立于四川北路桥北堍西侧。钟塔楼原有塑像群,南面正中为信使,戴帽,手执带、棒,脚生翅,左右为女神,执笔和书信,边上有一地球;北面中为爱神,执飞机与书信盒,左塑像执火车头,这些雕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大厦东部2楼有一面积达平方米的营业厅。

19百老汇大厦

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位于苏州河畔,外白渡桥北堍,北苏州路20号。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于民国19年(年)投资兴建,民国23年竣工,同年10月开业,投资总额相当于万两白银。原为供来华外国人用的旅馆兼公寓,年改为宾馆。大厦为双层铝钢框架结构,属近代摩天大楼形式。全楼以泰山砖贴面,底层外墙为暗红色高级花岗石装饰。平面呈>—<形,这对利用基地,争取四翼房间的朝向,均为有利。共22层,高76.7米,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2~16楼为客房,共间(套),17、18、19楼设有高级宴会厅,其中18楼平台,可鸟瞰全市景色。为上海地标性建筑。

20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原称虹口公园,位于上海东江湾路号。清光绪二十二年(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界外的北四川路底购得农田.亩,在此圈地筹建万国商团打靶场,由英国园艺设计师,根据英国格拉斯哥体育公园模式,建成“虹口娱乐场”。年改建为虹口体育游戏场和打靶场。年改名为“虹口公园”。民国26年(年)八一三事变,公园部分建筑遭破坏,公园及靶场的建筑物被日军蚕食,到民国31年(年)9月,万国商团解散,靶场及公园全部被日军占领作为军用场地。年后改名为“中正公园”。年改回“虹口公园”。年,鲁迅从广州搬来上海,居住在虹口公园附近的大陆新村,直至去世。鲁迅生前一直来公园散步。年,鲁迅的灵枢由万国公墓迁此,并建鲁迅纪念亭、鲁迅纪念馆等。年改名为“鲁迅公园”。

21群众电影院

群众影剧院地处上海市四川北路商业街(四川北路号)。始建于年,取名广东大戏院。年1月31日开幕后更名为虹口中华大戏院。抗战胜利后,改名为虹光大戏院,放映电影和演出戏剧。年10月进步文艺工作者组成联发影业公司,集资投入虹光大戏院,于同年11月重新开张。年12月,由文艺界、制片界和金融界人士组织新联发影业公司并投资经营虹光大戏院。年4月为了满足驻沪部队观看电影和戏剧等活动场所的需要,由淞沪警备司令部管理经营,改名为华东公安部队大礼堂。年1月,部队将剧场交给上海市文化局,由市文化局转交给华东影片公司管理,改名为和平电影院。1月11日开张,同年9月,华东影片公司又退还给市文化局,改名为群众电影院。

22虹口游泳池

虹口游泳池,始建于年的虹口游泳池,是目前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对公众开放、露天正规化、循环水流的游泳池。其坐落在东江湾路号,东邻百年鲁迅公园,南倚现代虹口足球场,初名为“工部局游泳池”,后改称虹口游泳池至今。并且,游泳池建成初期是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后来因为外国游客不多,为了增收,才逐渐地对“高等华人”开放……(忽然觉得好气有没有?)

23虹口救火会

年,虹口建造了上海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消防瞭望塔,这座消防瞭望塔是六角形瞭望台,瞭望半径可达5公里,从火钟楼所在地哈尔滨路2号,可以观至控江路、五角场等地区,现为虹口救火会。

24甜爱路

甜爱路,作为上海的爱情地标,全长米的甜爱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传说相爱的人手牵手走过这条路,爱情就会长长久久。来这里的情侣们自然不是因为这个传说,沉默的爱情邮筒、极有意义的爱心邮戳、两边浪漫的爱情涂鸦墙、路边温馨的咖啡馆……让踏入这里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甜蜜氛围~

老场坊

老场坊,原为上海肉类联合加工厂,这个年11月落成的宰牲场,当时是远东最具规模、最现代化的大型猪牛屠宰场,解放后,这座肉类加工厂保障着全上海百姓的肉食供应。要知道即使在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一座在美国,还有一座在英国。现在已经改造成了上海知名艺术园区,汇聚了上海前卫的艺术家画廊、音乐厅、餐厅、商店,俊男靓女小时髦在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下摆着各种Poss。走在“人畜分离”的牛道里面,似乎仍然能听见生灵的哀嚎。年轻人的不惧、幸福、欢声笑语封存了历史的沉淀。

26多伦路

虹口区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文化气息的地方,而其中更是以多伦路文化街为“之最”。其位于虹口区著名的鲁迅公园板块内,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二十世纪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孔公馆、白公馆、汤公馆、范公馆、薛公馆都位于此,让人感到这里曾经强劲跳动的“民族魂”脉搏,仿佛还能领略到百年上海滩演绎的民俗风情。

27徐家园

年6月起,天潼路弄的——徐家园开始放映“西洋影戏”。徐园由商董徐鸿逵创建于光绪九年(年)。园内筑有十二楼、又一村和孔雀亭,堂、榭、阁、斋俱全,结构精细。晚间张灯结彩,增设曲会、书会等雅集。每逢元宵夜,各色烟火花炮于鸿印轩燃放,呈现火树银花的奇景。此外还有兰花、菊花、梅花等盛会,当时曾被誉为沪北十景之一。

来源:网络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角地叶大昌七百商店胜利电影院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