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天气日渐炎热,大家都会觉得暑热难耐,而身体里“热度”增高的时候,我们一样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不过,这里的“热度”可不单指体温,而是中医所讲的“热邪”。那么,如何解决身体里的“热”呢?这时候就需要清热解*凉血类中药登场——
金银花、金银藤、竹茹
金银花甘寒,入肺、心、胃三经,具有清热解*、凉散风热的功效;金银藤甘寒,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解*、疏风通络的功效;竹茹味甘,微寒,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三味药均入肺、胃二经,均可治疗外感热病,姚老将三味药相须同用,共取其清热的作用,用于痰热咳嗽、烦热呕吐、风湿热痹、温病发热、关节红肿热痛者。常用量为金银花12~18g,金银藤18g,竹茹12~18g。
白头翁、秦皮
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凉血止痢的功效;秦皮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的功效。白头翁与秦皮同用,首见于《伤寒论》中白头翁汤,用于治疗热痢。
姚老利用二药共同归经入大肠的特点,相须为用,取其凉血解*、燥湿收涩之效,主要用于治疗肠炎痢疾、胃溃疡出血、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及其他炎症出血。常用量为白头翁9g,秦皮9g。
白鲜皮、地肤子
白鲜皮苦寒,入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的功效;地肤子辛苦寒,入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姚老将二药相须为用,利用其苦寒的特性,以清热凉血,燥湿解*,用于止痒,对于各种皮肤瘙痒者疗效显著。
此外,因其清热解*之功效,姚老擅于将二药联合用于治疗咽痒。常用量为白鲜皮6~12g,地肤子9~18g。用于咽痒剂量偏小,取其轻轻上浮之意。
白茅根、大蓟、小蓟
白茅根甘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大蓟甘凉,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小蓟甘、苦,凉,归心、肝二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三味药相须为用,凉血止血,用于治疗鼻出血其疗效显著。常用量茅根15~31g,大蓟、小蓟各15g。也可各取少量代茶饮。
贯众、板蓝根、大青叶
贯众苦凉,入肝、胃经,具有杀虫、清热、解*、凉血、止血的功效;板蓝根苦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凉血利咽的作用;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凉血消斑的功效。
姚老擅于取三味药清热解*之功效,用于抗病*治疗,临床用于治疗与预防各种类型流行性感冒,常用量板蓝根12g,大青叶18g,贯众9g。
名老中医经验集姚五达先生是北京著名中医,从医中医临床60年,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全国首批带徒名老中医。北京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本书为姚五达中医传习录,列医家小传、学术思想、四诊简要、临床经验、验方传承及缅怀回忆六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姚老的思想品德、医疗技术,足为后学师范。《姚五达中医传习录》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治中风,中医名家有3张专方
养肾就是养命!北京四大名医传人教你摆脱肾虚困扰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姚五达中医传习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姚序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