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
TUhjnbcbe - 2021/9/2 10:27:00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科甲型疱疹病*亚科水痘病*属的猪疱疹病*型引起的仔猪出现体温升高及神经症状,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孕猪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甚至死亡的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猪圆环病*病(PCVD)是由圆环病*科圆环病*属的猪圆环病*2型(PCV-2)引起的多个与之相关疾病的统称。

、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共饲养多头猪,其中经产母猪36头、后备母猪46头、种公猪头、育肥猪多头、断奶仔猪30多头。发病的主要是母猪,5d内已有48头猪发病,死亡5头(其中经产未孕母猪2头、后备母猪3头)。该养猪场以前没有饲养过母猪,这82头母猪是年7月底新购进的,于9月底全部免疫注射过猪瘟细胞苗,月初免疫注射了PCV-2疫苗,月中旬免疫注射了O型口蹄疫疫苗,2月初只给经产母猪中的20头怀孕母猪注射了PR活疫苗,没有注射其他疫苗。发病后曾肌肉注射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和板蓝根注射液,并且大群饮用多西环素,但疗效甚微。

2、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喜卧,采食减少或废绝,饮欲尚可,小便微黄,多数病猪的粪便先干后稀;部分病猪出现眼睛发红和呕吐症状,口角多出现白色泡沫状物;咳嗽,严重气喘;体温升高,多为4~42℃;濒死期卧地不起,几乎全身皮肤发紫。

3、剖检病变

病死猪膘情一般,全身皮肤发紫,躺卧侧的鼻孔流出血样黏液性物。剖检病死猪可见其颈下、胸前、腹下及臀部皮肤有多量针尖状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和出血,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特别是下颌淋巴结和肝门淋巴结严重坏死;心包内有多量淡黄色积液,心冠脂肪潮红、水肿,心内外膜轻度出血;肝脏肿大,可见多量黄白色点状坏死灶;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气管内有粉红色的泡沫状液体,喉头和气管黏膜大面积增生、坏死,胸腔有淡黄色积液,肺脏严重瘀血、出血、水肿,切面呈现明显的大叶性肺炎的变化,肺脏出现局部坏死;肾脏肿大,其上有许多不规则的白斑,肾乳头出血、水肿;扁桃体呈现明显的红肿和坏死;软脑膜充血、出血及水肿。

4、发病原因分析

该病例发生于后备母猪及成年母猪的原因可能有三。其一,畜主只对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20头孕猪免疫注射了猪伪狂犬病疫苗,而未对其他猪只进行过猪伪狂犬病的防疫;其二,PCV-2的感染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故易引发其他病原微生物(如PRV等)的侵袭;其三,畜主没有饲养母猪的经验,加之卫生消*意识淡薄,且猪场内还饲养着两条可自由活动的家犬,而犬、猫、鼠等动物可携带、感染和传播PRV,这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传染源。

5防控措施

全场猪群立即注射猪伪狂犬病HB-98株疫苗和PCV-2灭活疫苗,待3周后再普免次。注射疫苗3d后,猪场内使用聚维酮碘进行全面消*,猪群使用“清瘟败*散”(主要成分为地黄、石膏、水牛角、黄连、黄岑、栀子、大青叶、板蓝根、冰片等)加多西环素和维生素C进行抗病*、防止继发感染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综合防治;对不食及腹泻的病猪立即注射双黄连注射液、丁胺卡那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

6总结

建议参考的免疫程序为:仔猪和育肥猪于3日龄时每头每个鼻孔滴入0.5mL,35日龄时每头肌肉注射头份,70日龄时每头肌肉注射2头份;后备种猪于第次发情配种前8周和4周时每头各肌肉注射3头份;经产母猪每间隔3个月就普免次,每次每头3头份。各年龄阶段的猪均能被PRV感染,一旦感染可长期带*并排*,尤其隐性感染猪是猪伪狂犬病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造成该病在猪场中难以根除并长期流行的主要原因。

猪圆环病*病(PCVD)的防控主要是对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进行合理的免疫,禁止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的整体抗病力即可。疫苗建议选择PCV-2灭活疫苗,建议参考的免疫程序为:仔猪和育肥猪于2周龄和5周龄分别肌肉注射次,每头头份;后备种猪于第次发情配种前40d和配种3周后各肌肉注射次,每头2头份;经产母猪跟胎免疫,每胎均于产前4周肌肉注射次,每头2头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